4月27日下午,在山东青岛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期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师生》开拍仪式隆重举行。导演史凤和、制片人薛松、董强以及主演侯京健(饰青年毛泽东)等主创团队集体亮相,揭开了这部聚焦青年毛泽东求学岁月与师生情谊的鸿篇巨制的创作序幕。影片计划于2025年5月中旬在长沙正式开机,年底完成拍摄,旨在以教育叙事为内核,再现一代伟人的青春成长与师道传承。
展现伟人青年求学之路
《师生》以青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冲、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经历为主线,细腻刻画了他与四位恩师——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张干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精神传承。影片突破传统红色题材的宏大叙事框架,将镜头对准“青年如何读书、教师如何育人”的教育命题,通过毛泽东与四位老师的交往故事,传递尊师重道的永恒价值。
片中,杨昌济激励毛泽东探索救国真理;徐特立传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治学方法,奠定其扎实的治学根基;国文教师袁吉六五年悉心指导,锤炼毛泽东的古文功底;而校长张干的严苛与包容,则让青年毛泽东在冲突中磨砺心性,领悟责任与担当。
教育为核、红色为脉、打造师生情经典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一理念贯穿影片始终。《师生》旨在通过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轨迹,探讨师生关系的双向滋养与精神传承。影片将大量取景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还原百年前的校园风貌与时代气息,并融入湖湘文化元素,增强历史沉浸感。
社会期待: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
《师生》这部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它将会成为一部立得住、留得下、传的开的经典作品。这不仅是一部红色经典,更是一部弘扬尊师重教,演绎感天动地的师生情的鸿篇巨制,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制片人董强表示:“我们希望这部电影不仅能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更能引发当代人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照亮未来的火种。”
随着开机日期的临近,这部融合历史厚重感与教育温情的作品,正以“师生情”为纽带,架起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该片“以红色为底色,以教育为筋骨”的创作思路,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开辟了新路径,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作品早日上映。
责编:李影
审核:刘坤
监制:王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