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迎来执政百日
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迎来执政百日。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他将前往大选“战场州”密歇根参加庆祝集会并发表演讲。
白宫官员称,此次演讲将聚焦南部边境治理、抑制通货膨胀等执政百日“成就”;在执政的下个100天,特朗普将采取更多行政措施,重点关注贸易协议与和平谈判,已准备好很多“秘密武器”(torpedoes under the water)。
兑现数百项承诺?
对美国总统而言,执政百日往往具有象征意味:不仅是新政府施政理念与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也被视为展示执政蓝图与政治决心的重要节点。
据白宫和特朗普竞选团队介绍,29日当天,特朗普将于下午6时在密歇根州马科姆县发表演讲,旨在“庆祝历届政府中最成功、最具纪念意义的百日执政”。
密歇根州是去年大选中特朗普从民主党手中夺回的关键州之一。马科姆县位于被称为美国汽车产业中心的底特律以北。
这将是特朗普自去年当选以来首赴密歇根州,也是其上任以来首次在华盛顿以外发表重要讲话。
外界预计,他将概述本届政府迄今推进的主要政策行动,包括大规模驱逐移民、推动通胀继续降温、通过私营部门投资获得数十亿资金、与多国启动贸易谈判,以及政府效率部为改革联邦官僚机构所做的努力等。
一名匿名官员称,宣传上述一系列举措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启动以来更广泛“胜利叙事”的一部分,也是保守派的理想愿景。
按照特朗普团队的说法,总统在上任百日内推出的行政措施比任何前任都多,已兑现数百项竞选承诺,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边境安全、抑制通胀。
不过,舆论认为,上述说法存在夸张成分。
一来,特朗普将西南边境的过境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其行动合法性仍受到质疑。美国最高法院上周叫停了特朗普政府援引《外国敌人法》将目前被拘留移民遣返萨尔瓦多的行动。
二来,就以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的通胀率而言,当前通胀水平与前总统拜登执政末期几无变化。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最新调查显示,本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至2022年7月通胀飙升以来的最低水平。
过去80年来最差
特朗普政府正积极筹备施政成绩单,但有美国评论人士称,此时举行集会不合时宜。无数迹象表明,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计划可能正在“土崩瓦解”。
4月26日,在特朗普现身前夕,数百名密歇根人在美加边境三座大桥下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满。据悉,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一些成员参与其中,批评广泛关税冲击美加汽车行业。
特朗普讲话画面
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特朗普支持者、汽车工人米斯蒂·罗宾内特也对现行关税及移民政策提出反对。她指出,关税政策正影响她所在的汽车厂,一些班次时长被缩短;身边那些勤恳工作的移民不应被政府列入驱逐名单。
放眼全美,本月初以来,50个州发生逾千场抗议活动,逾50万人走上街头,谴责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政府裁员、加征关税等政策侵犯公民权利、违反宪法、疏远盟友,并威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27日,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执政境况不容乐观:百日支持率仅为39%,比2月下降6个百分点,远低于奥巴马同期的65%、小布什同期的62%以及拜登同期的57%,创下过去80年来历任总统的最低执政百日支持率。
具体而言,特朗普在民众心目中的经济地位急剧下滑:72%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53%的人认为美国的经济状况在过去三个月变得更糟。
有评论称,这显然是个尴尬时刻,特朗普与民众的“蜜月期”早早结束了。
很多“秘密武器”?
即便支持率低迷、面临诸多质疑,特朗普团队似乎未打算放缓脚步。
上述匿名官员在展望特朗普下一个执政百日时称,后续将出台更多行动,已准备好很多“秘密武器”。
相关行动包括签署更多行政令,“像滚雪球一样推进”;政府仍在制定针对多个国家公民的旅行禁令;总统将继续与法院和过于臃肿、理念不合的政府官僚机构作斗争等。不过,该官员没有解释“秘密武器”是指什么。
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认同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 图/美联社制图
另一名官员称,在接下来的100天里,特朗普将把重点更多地放在贸易协议和和平谈判上。
过去数周,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反复横跳,宣称正与上百个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以期在90天“关税缓冲期”内达成协议。
不过,美国专家“泼冷水”称,与其他国家达成让特朗普和金融市场均满意的贸易协议任务艰巨、耗费时日。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尚未达成任何协议。在美国财政部及贸易代表办公室,仍有多个关键职位处于空缺状态。谈判后勤工作将成为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障碍。
与此同时,特朗普计划下月启动中东三国之旅,继续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和谈。他曾承诺要在“24小时”内解决这场冲突。但如今,停火依旧遥不可及。
随着特朗普即将步入新的施政阶段,全球正密切关注,这位行事难测的非传统政客究竟会在美国政坛以及世界局势中,刻下怎样深刻的印记?
相关新闻
自4月2日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攻势频繁转换策略、更换谈判筹码,贸易冲突的范围迅速由全球聚焦至中国。
特朗普表示,任何国家都不应对全球性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否则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这一策略或许对某些国家有效,但他低估了中国——一个有所准备且富有耐心的对手。
4月10日特朗普及其内阁在白宫开会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压力,并没有寻求短期的妥协或者谈判,中国采取了更加长远、系统性的应对。在过去八年中,中国一直是特朗普关税政策最早且最持久的目标国之一,中国也在对抗贸易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在对抗制裁的八年中,中国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经济实力、科技能力和全球化影响力。因此,本次关税战中,中国的战略并不局限于短期内控制经济损失,而是致力于为自身长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中国迅速反制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其不基于既有规则的“交易性”的政策,并迅速阐明了立场;当特朗普政府施加惩罚性关税时,中国并未退缩,而是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这体现出中国策略的原则性。毫无疑问,这激怒了特朗普,使其将关税攻势的施压重点转向中国。
重心转移
在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从104%提高到145%时,美国宣布暂缓对75个经济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做出这样转变的背后意图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高额关税已经严重冲击了美国股市与经济,迫使特朗普政府做出一定让步,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在关税战后受到重大冲击,美股受冲击尤为剧烈
第二,美国试图阻止中国与其他受对等关税影响的国家形成统一战线,旨在破坏中国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潜在结盟的可能性,以避免美国陷入孤立境地。美国倾向于采用分而治之的战略,单独与各国进行双边谈判,以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因此,美国决心阻止反美战略联盟的出现。
第三,美国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中国,视其为最大的战略制衡力量。通过集中对中国施压,美国希望迫使中国屈服,并以此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效仿中国抵抗美国施压的做法。
特朗普政府高达145%的极端关税措施,是否会导致贸易战完全失控,演变成全面的中美贸易战争?并使两国关系严重恶化,并触发两大经济体的深度脱钩?两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是否会继续加剧?
这些迫切的问题引发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导致全球市场剧烈波动。许多国家领导人已经公开表达了他们的忧虑,担心这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严重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信息
作为回应美国持续升级的关税政策,中国也开始采取相应反制措施,例如减少好莱坞电影进口数量。
然而,中美贸易战不会完全失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并不只是针对短期关税或惩罚,而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国利用这一机会向国际社会展示自身对国际关系原则与规则的坚守,以此提升全球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强化软实力,并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以及全球对其价值观的认可。
中国的这一战略也反映出其在应对美国压力方面所采取的更有效方式。如果中国持续退让,将面临美国的不断压制,美方会持续寻找各种理由来遏制中国的发展。通过强调自身原则与底线,中国旨在让美国意识到这一点,并打消未来持续对中国施压的想法,从而为中国赢得更稳定的长期发展环境。
中国战略的核心是占领道义高地。通过维护国际规则与秩序,中国凸显了自己与特朗普政府破坏全球体系的行径之间的鲜明对比。美国挑起的全球关税战严重扰乱了国际秩序,使美国自身的道义权威受到损害。
但这是中国难得的机会,现在的贸易战使中国能够树立负责任大国及国际规则守护者的形象。因此,美国在经贸领域面临逆差的同时,也在全球信任度方面日益处于亏损状态。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国际规范捍卫者角色的难得机遇。反观美国,其在承受贸易逆差的同时,全球对其的信任赤字亦在同步攀升。
重返谈判桌
美国的关税战无疑会给本已面临多重挑战的中国经济增添压力。因此,中国很可能继续采取克制和被动的姿态,而非主动升级贸易战。其对等反制措施基本是防御性的,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目标不在于激化矛盾,而是凝聚国际社会共识,联合更多国家反对美式单边主义,形成国际社会反对美国霸凌行径的浪潮。
中国正努力塑造自身作为国际平衡与全球贸易体系维护者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实施反制性关税外,中国还发布了政府白皮书,提出与邻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愿景,强调自身的国际责任感和建设性全球角色。
只要中国能够有效回应美国,并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积极的形象,其战略目标就已达到。中国的终极目标仍是让美国重返谈判桌。毕竟,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的国内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中国需要更多时间来巩固国力,并不急于打破当前僵局,也无法承受过早与美国关系的全面破裂。
由于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许多破坏性政策会在国内和国际社会都遭遇阻力,所以他们的政策长期来看难以维系。也由于这个原因,即便美国未来的发展轨迹尚不明确,也不太可能回到过去,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未来终究会不可避免地回归某种理性路线。因此,中国选择战略耐心,以沉着应对局势变化,相信时间将证明一切。
长远影响
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远不止于国际贸易,更在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与统一。因此,在面对美国时,中国将继续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只要中国成功树立起多边贸易体系维护者的新形象,就能够为未来的发展赢得充足的空间,并在新兴全球秩序中发挥引领作用,而美国的相对作用则会下降。
另一方面,美国发起的极端关税战对自身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变得日益难以承受。同时,中国已进行了长期的准备,手中仍掌握战略反制的底牌,例如针对美国服务出口领域的措施。
洛杉矶港口码头运输
因此,美国并不会寻求与中国完全脱钩,因为今天的中国已变得强大到难以忽视。美国自身实力也存在内在局限,且担心在国际舞台上遭遇广泛谴责,失去道义权威。
此外,美国政府必须考虑对中国施加过度压力可能产生的反作用,这种行为可能激发中国国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促成国内更强的团结,这种局面对美国长期来看是不利的。最终,考虑到中美双方当前综合实力对比,两国都不愿承担单方面升级冲突的风险。
在正在展开的中美贸易战中,第三方角色(如欧盟)的立场也至关重要。中美双方均在积极争取外部势力的支持,这也使得双方的战略更加谨慎和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