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河北省邯郸市三姐妹给父亲上坟,被大伯王某东炸死。据悉,王某东因耕地问题与被害人一家长期存在矛盾。2025年3月27日,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东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后,被告人提起上诉。4月28日,该案在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近期,“三姐妹给父上坟被炸死,大伯预埋炸药” 这一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专攻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律师,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起案件。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起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涉及到多个关键的法律问题。首先,大伯王某东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他出于与弟弟一家长期的耕地纠纷等矛盾,蓄意谋划并实施了在弟弟坟前预埋炸药的行为。从整个过程来看,2023 年 11 月他就开始尾随三姐妹确认坟地位置,2024 年 5 月购买烟花提取火药自制爆炸装置,同年 12 月将装置埋入弟弟坟头。这一系列行为表明,他有着明确的杀人故意,并且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这一犯罪目的。他应当预见到在坟地埋下爆炸装置,当三姐妹前来祭扫烧纸时,极有可能引发爆炸并导致人员伤亡,但他仍然选择实施这一行为,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在这起案件中,王某东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一些观点,比如被告早前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炸药引爆概率不到 30%,爆炸点偏离正常祭扫烧纸位置接近 1.4 米等......我认为,关于被告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这一点,抑郁症并不能成为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绝对理由。在刑法中,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主要看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王某东在实施预埋炸药等一系列行为时,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抑郁症并不能影响对其刑事责任的认定。对于炸药引爆概率不到 30% 以及爆炸点偏离正常祭扫烧纸位置这两个观点,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王某东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既遂。他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并且最终导致了三姐妹死亡的结果,这一危害后果已经实际发生。他不能以爆炸概率低或者爆炸点位置等理由来推脱自己的刑事责任。即使爆炸装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他埋下装置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而最终结果也证明了他的行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网友问题:这起案件在法律程序上,一审判决后被告上诉,二审目前已经开庭审理,您觉得二审法院在审理时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
二审法院通常会全面审查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程序合法性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在这起案件中,对于事实认定,二审法院会着重审查案件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支持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比如,对于王某东自制爆炸装置的过程、埋放装置的具体行为以及与三姐妹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证据,会进行细致审查。在法律适用方面,二审法院会考量一审法院对故意杀人罪的定性是否准确,量刑是否恰当。对于辩护律师在二审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证据,二审法院也会认真审查其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判断这些因素是否足以影响一审判决的结果。此外,二审法院还会关注整个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包括案件的侦查、起诉以及一审审判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
最后,从法律角度来看,这起案件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爆炸物等危险物品的管理。王某东能够自制爆炸装置,反映出在烟花等爆炸物的销售、监管环节可能存在漏洞,需要完善相关制度,防止此类危险物品被不法分子用于犯罪。同时,对于家族矛盾等民间纠纷的解决,法律途径应当更加畅通和便捷。在这起案件中,双方矛盾由来已久,但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社会层面上,这起案件警示我们要重视家族关系的维护和矛盾的化解。家族成员之间应当秉持理性、包容的态度,遇到问题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而不是任由矛盾激化。基层组织,如村委会等,在调解家族矛盾、邻里纠纷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矛盾隐患,避免矛盾升级为严重的刑事犯罪。这起案件也反映出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增强法律敬畏之心。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