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冲突又升级了。

4 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26 人死亡,印度指责巴基斯坦。

接着印度暂停执行水条约,断了对巴供水,还驱逐巴方人员、封锁边境。巴基斯坦也采取了军事回应和经济反制。

那么这两国之间究竟有什么矛盾?和巴基斯坦要好的我国,会出手相助吗?



冲突背景与出发点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已经留存很久了。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分开,按宗教分成了两个国家。

其中克什米尔作为一个土邦,统治者是印度教徒,可当地大部分老百姓是穆斯林,到底该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一直没定下来。



两边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从那以后打了好几次大仗, 1947 年、1965 年、1971 年还有 1999 年都爆发过战争。

现在克什米尔实际被分成两部分,印度控制着大约 70% 的区域,巴基斯坦控制 30%,中间有一条 “实际控制线”。

沿线两边军队离得很近,经常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十年来一直是两国的大矛盾。



从地理位置上看,克什米尔特别重要,它位于南亚、中亚和东亚的交界处,相当于 “亚洲的心脏”。

对印度来说,控制这里能守住北部边境,还能掌握关键的水源和战略高地。

对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的河流是农业灌溉和发电的重要水源,关系到国家的生存资源。

所以两边不仅为领土争,也为水争,这么多年来冲突不断。



到了现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管得很严,部署了大量军队,当地一些分离主义组织经常活动,印度觉得这些组织背后有巴基斯坦支持。

巴基斯坦控制的部分则把克什米尔问题当作 “未完成的分治”,也支持一些跨境武装组织。

两边的实际控制线上埋了很多地雷,哨所离得最近的不到 500 米,这几年因为印度扩建边境公路,冲突比以前更多了。



4 月 21 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带着家人访问印度,她母亲是印度裔,所以印度政府特别重视,莫迪总理还抱着她的混血儿子合影,显得关系很好。

访问期间,美印签了不少协议,包括买美国的战斗机、共享军事数据,还有合作开发克什米尔的项目。

印度这么做,一方面想拉近和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想借美国的支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获得更多默许。



结果访问第二天,4 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尔的旅游小镇帕哈尔格姆发生了恐怖袭击,三个枪手扫射游客,造成 26 人死亡,其中还有外国游客。

印度却直接认定是巴基斯坦干的,真相是什么大家可以发挥想象。



冲突发展与双方措施

2025 年 4 月 23 日,也就是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第二天,印度直接使出了断水这招狠的。

两国原本在 1960 年签过《印度河河水条约》,约定一起用印度河上游的水,巴基斯坦那边大部分农田灌溉和发电都靠这些水。

但印度这次说停就停,把上游水坝的闸门一关,巴基斯坦下游的河很快就见底了,好多农田没水灌溉,电站也没法发电,老百姓生活用水都开始紧张。



接着,印度在外交和边境上也开始施压。

他们把巴基斯坦驻印度的军事顾问赶走了,还把巴方驻印的外交人员数量砍了一大半,说怕他们搞间谍活动。



边境上,连接两国的重要通道阿塔里检查站直接关闭了,以前这里每天有很多货车来回运货。

现在彻底停了,两边做生意的和探亲的人都没法过境,每天光贸易损失就不少。

巴基斯坦当然不会忍着。



4 月 24 号开始,巴方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和印度军队小规模交火,用迫击炮、机枪互相打,虽然没大打,但也有人员受伤。

巴方指责是印度先开火挑衅,他们这是自卫。



经济方面,巴基斯坦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他们关闭了领空,不让印度的飞机飞过去,印度的航班只能绕路,多花不少油钱。

同时,巴基斯坦暂停了所有和印度的贸易,以前从印度进口的东西现在都不要了,还废除了部分印度公民的签证,以后印度人想来巴基斯坦就更难了。



在国际上,巴基斯坦开始到处求助。

他们向联合国申诉,说印度断水违反了国际规定,要求联合国介入。

还找伊朗帮忙调解,因为伊朗和印度关系还行,想让伊朗劝劝印度别把事情闹大。

另外,巴基斯坦也赶紧联系中国,希望这位 “铁哥们” 能在外交上支持他们,或者提供一些援助,缓解断水带来的危机。



印度的战略意图分析

印度在这次冲突中这么折腾,背后其实藏着好几层心思。

首先是国内的政治考虑。这两年莫迪政府日子不太好过,经济增长变慢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挺高,老百姓对政府有不少怨言。

这时候把和巴基斯坦的矛盾闹大,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外部威胁上,就能让国内的民族情绪高涨,这样就顾不上批评政府的经济政策了。



再说地区层面的野心。

印度一直想当南亚的老大,巴基斯坦是它最大的对手。

巴基斯坦的农业和电力对印度河的水资源依赖很强,这次印度断水,相当于掐住了巴基斯坦的 “命脉”。

一旦巴基斯坦农业受影响,粮食减产、物价上涨,国内就容易乱,印度就能趁机逼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巩固自己对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



另外,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很紧密,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对中国进入南亚很重要。

印度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挑起和巴基斯坦的冲突,能分散中国的精力,甚至让中巴项目因为安全问题进展不顺。

这样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就不会被中国分走太多。



国际社会的反应

不过,虽然这次印巴冲突闹得挺大,但中美俄三个大国反应都很冷淡。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外交部说 “支持巴基斯坦合理的安全诉求”,还呼吁双方冷静下来别动手,但没说要直接派兵或者送武器。

中国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和印度也有边境问题,而且在巴基斯坦有大量投资,不想彻底得罪印度,也不想直接卷入战火。



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态度更敷衍。

当时特朗普忙着处理别的事,接受采访时直接说 “这俩国家打了几十年,不差这一次,让他们自己解决”,既没谴责也没帮忙。

美国之前想拉拢印度制衡中国,但后来政策变了,加上国内有经济问题,选民不想政府掺和海外冲突,所以干脆不管了。



俄罗斯则保持中立,谁也不帮,只是说 “有问题坐下来谈,别靠打架解决”。

俄罗斯和印度、巴基斯坦都有军贸往来,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而且自己在国际上也有麻烦,不想在南亚多生事端。



其他国家里,伊朗主动出来当和事佬,外长两边跑,想调解冲突,其实也是想借此提升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批评了恐怖袭击事件,呼吁双方别让局势升级,但联合国的话对印巴没啥强制力,以前的停火决议也经常被无视。



中国这次不好插手

中国在这次印巴冲突中的处境挺两难的,既要顾着和巴基斯坦的亲密关系,又不能把印度惹毛了,毕竟在南亚地区中国有不少核心利益需要维护。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的大项目,总投资超过 600 亿美元,涵盖了修路、建港口、搞能源等各种工程,尤其是瓜达尔港,对中国来说就像打开印度洋大门的钥匙。



现在印巴一冲突,巴基斯坦很多工地都没法安心干活,之前还有针对中国企业的袭击事件,中国要是不管,项目安全没法保证。

但要是公开帮巴基斯坦,印度肯定会拿边境问题说事,毕竟中印在藏南地区还有领土争议,而且两国每年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关系闹僵了对双方都没好处。



所以中国的做法比较务实。

一方面,在联合国和国际场合不断呼吁双方停火,还联合一些国家帮忙调解,想把双方拉回谈判桌;

另一方面,给巴基斯坦提供了 300 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额度,相当于借钱给巴方买粮食、药品,缓解断水带来的民生压力。



另外,中国虽然没明说,但加快了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建设进度。

这个水电站一旦建成,中国在水资源上对印度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算是对印度断水巴基斯坦的一种潜在威慑。

意思是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可能怎么对待你”。



结语

印度如果误判形势,可能会陷入和巴基斯坦的长期消耗,而中美俄等大国都采取观望态度,印度很难得到外部支持,最终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