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不同省份的同学被分到同一所大学的同一间宿舍后互相抱怨的事儿,特别有趣。有人说:“凭啥差了200多分,我还能和他在同一间宿舍里呀?”原来,有的同学来自经济不够发达、相对贫穷的省份,所以录取分数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而有些同学出生在江浙沪地带,家庭条件非常好,家长也很富裕,他们面临的分数要求和竞争压力显然也要水涨船高了。
有的同学吐槽说,当年为了能考上好学校拼命卷,感觉高考好像白考了一两百分,要是这些分数能留到自己就业的时候真正派上用场,比如考公的时候可以少些焦头烂额,那该多好呀。
“还不如少考100多分!”浙大女孩无法考公,吐槽当年不如去普本!
大家总觉得学霸的命挺好的,只要考上好大学,以后拿着这个凭证还愁啥找不到工作呢。可是有学生却说,他们现在的情况还不如当年高考时少考100分呢,那样找工作反而能好找一些。
有一位家长发文吐槽自己的女儿,女儿当年高考考了684分,报考浙江大学,除了清华、北大之外,浙江大学也是数一数二的吧,可这样的分数在浙大显然还不够稳保能上心仪专业,最后被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植物保护。
这个专业以后能干啥呢?当时家长也挺懵的,就想着走一步算一步吧。等到毕业之后,女儿开始找工作了,这时候才傻眼了,社会上能找到的对口工作少之又少,可这个孩子又不太想考研,于是就想走选调这条路。
没想到以自己的情况选调基本上就等于无路可走,选调生是非常讲究专业的,院校好还得进一步筛选对口专业,植物保护基本上就等于没合适的专业可以报,于是就只能作罢了。但好在在浙大就读的女儿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想着毕业后自己参加国考、省考也能考出一条路来,谁知道同样面临的情况是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这样的结局对于浙大的学生来说就特别吃亏了,仿佛自己努力考上了985高校,最后连个考公的门槛都达不到。
如果读了名校的冷门专业却还不去考研,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想当年,母亲特别后悔,要是女儿正常发挥的话,即便她的分数降了100多分,也可以进入本省的师范院校,一毕业出来当个老师,岂不是挺好的吗?现在估计也已经找到体制内的男友了,早就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了。
可是工作没找到,弄得都不敢见人了,除非只能接受年收入3.6万,天天在植物园里过家家似的生活,但家长们是绝对不接受自家985的女儿如此赔本儿的做法的。
大家都听说这两年考研的热度降了不少,可对于这些读冷门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才是为他们准备的最好出路,尤其是名校生,保研往往已经很容易了。并且笔者相信,像浙大这样的学校,既然开设了植物保护专业,就说明它具备一定的权威性。
老师们也一定指望着学生们能保研,继续带着他们,说不定读博都有可能呢。老师需要靠这份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学生们如果能够考研,也算是一种优质就业选择,而且读了冷门专业,基本上就得做好走研究这条路的准备了,那么不考研又在等什么呢?
这位妈妈其实想错了,不是所有从名校出来的学生都一定适合考公考编,有些专业就是为研究岗而准备的,那么学生们最好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进入研究所这类地方工作。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