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承载匠心之魂,光影诠释人文之光。4月27日上午,一场非遗传承人与民营企业家的光影邂逅,《楝树花开·我本不凡》剧组成立仪式在绍兴举行,标志着国内首部百集非遗主题短剧在绍兴正式投拍。十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的三十余位企业家共同见证了剧组成立和非遗闪亮的不凡时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创实体经济发展新赛道,践行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浙江视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前期充分筹备后,将联合出品《楝树花开·我本不凡》百集非遗主题大型商战短剧。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常务执行会长、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孙妙川,《楝树花开·我本不凡》总导演张文博,十位著名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兆海、胡志明、陈鹏飞、刘建杨、吴凤花、施洁净、王莺、潘兴祥、吕成、张月来以及《楝树花开》总制片人孙和平、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代表等济济一堂,共同参与、见证了剧组成立,合作签约,聘请文化顾问、艺术顾问、制片顾问,颁发“非遗守护人”牌匾等仪式。
孙妙川会长代表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致辞,他对项目战略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十年企业靠机会,二十年的企业靠管理,三十年的企业靠文化。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深度参与《楝树花开·我本不凡》短剧项目拍摄,不仅实现资源整合创新突破,更推动联合会文化内涵实现跨越式提升。孙妙川还从商业价值维度分析,强调该项目构建了文化传承与市场运营的协同发展模式,将引导更多的企业家群体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楝树花开·我本不凡》是国内首部非遗主题大型商战短剧,以非遗的文化守护为内核,以企业家的担当与创新为精神动力,讲述作品主人公萧锦心与一众非遗传承人在资本围猎中,斗智斗勇,觉醒成长的动人故事。作品通过主人公萧锦心回归古城,深入接触非遗,融入文化复兴、抗击资本掠夺的成长历程,既彰显年轻一代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文化自觉,更彰显凡人之躯守护文明薪火的生动力量。故事最终以主角智破资本骗局、重振济世初心的双线胜利,诠释了“以匠心守护文明根脉,用商道续写千年传奇”的深刻命题。作品以青春化叙事解构严肃议题,通过商战外壳包裹文化内核,展现出非遗传承人群体与企业家群体在守护中华文明命脉中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化品牌突围提供了创新叙事样本。
作品在剧情设置上,包含了绍兴戏曲经典、黄酒酿造、花雕工艺、越窑青瓷、越菜手艺、越医文化、酱油酿造、乌篷船、乌毡帽、绍兴菜等一批本土非遗项目为主线的传统文化表现载体。导演张文博现场展示了影片《楝树花开》首支先导片,并对短剧的创作理念、剧情梗概、人物矩阵、合作方式、品牌运营、市场前景等情况进行介绍。他说“楝树花开之我本不凡”以绍兴非遗为叙事基底,深度融合现代商战元素,赋能城市更新,激活绍兴古城空间价值,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他还表示,“楝树花开”IP未来将进行延伸拓展,旨在打造可持续运营的城市文化品牌,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楝树花开·我本不凡》将由非遗传承人、企业家合作和联袂献演,以致敬老一辈和新一代非遗传承人!致敬所有在商业洪流中坚守文化根脉的中国企业家!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在剧组成立仪式上致辞。他说,当下我们正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历史机遇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全面融入现代生活。绍兴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始终以积极姿态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绍兴涌现出一批深耕影视创作与文化产业领域的优秀团队,他们凭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为非遗的传播注入了新活力,也由此促成了非遗与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何俊杰表示,《楝树花开·我本不凡》以“楝树花开”主题为创意源点,将通过影视化语言赋予传统技艺当代生命力。他说绍兴浙大校友联合会的深度参与为项目注入了新动能,期待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能让非遗真正实现活态传承与破壁出圈。
由绍兴本土团队精心策划打造的国内首部非遗主题短剧《楝树花开·我本不凡》,自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在2024年12月19日的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年会上,项目一经公布,便得到了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的关注和支持。这些专业机构的认可,不仅是对创作团队创意与策划能力的肯定,更彰显了社会各界对非遗题材影视创作的期待。
《楝树花开·我本不凡》这部承载着非遗传承使命的短剧,凝聚了绍兴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心血与期盼。他们积极参与、热情拥抱,共同致力于将绍兴非遗的独特文化魅力通过光影艺术呈现给大众。在场的十位非遗传人纷纷表示,希望借助短剧这一贴近时代、贴近年轻人的传播载体,打破传统的非遗传播壁垒,让更多人走进绍兴非遗的世界,感受其深厚底蕴与文化价值,从而激发大众对非遗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自成立一年多来,正努力构建非遗经济生态圈,强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紧紧抓住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机遇期,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做“传承人的帮手、政府服务的助手.非遗经济的推手、文化引领的跑手”为己任,努力形成人文经济学的绍兴实践。
视频来源:摄影师李剑虹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