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4月28日消息,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26日发生的爆炸已造成40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报道援引沙希德拉贾伊港所在的霍尔木兹甘省省长公布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已有40人在爆炸中丧生,1000多人在爆炸中受伤,其中约950人经治疗已出院。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消息,沙希德拉贾伊港的灭火行动进入最后阶段,火势已经平息。
鉴于这座港口对伊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分析人士认为,港口运转若因爆炸事件受到干扰,将对伊朗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至于爆炸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下令彻查。
值得寻思的是,爆炸为何偏偏发生在美伊谈判的敏感时刻?
摩萨德向来喜欢搞精准打击,之前伊朗核设施、科学家遇袭,背后都有摩萨德的影子,这次会否又是"看不见的手"?
有几点疑问不容忽视。
第一,被炸的港口不简单。
被炸的沙希德拉贾伊港,不仅控制着伊朗55%非石油贸易与85%集装箱吞吐,这场爆炸直接瘫痪伊朗进出口中枢,单日损失或达数亿美元。
同时,沙希德拉贾伊港距霍尔木兹海峡仅47公里,部署S-300防空系统及反舰导弹,是伊朗封锁海峡、威慑美军的双料要塞,爆炸若把这里防御给削了,必将动摇伊朗区域核心威慑力。
第二,事发时间不寻常。
美伊第三轮核谈判于4月26日上午在阿曼启动,双方刚进入“严肃磋商阶段”,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称“讨论比以往更深入”。
而爆炸就发生在谈判首日午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阴谋论”。
第三,爆炸的原因扑朔迷离。截至目前,事假尚未定性,各方众说纷纭。
伊朗官方版本是,发生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但要对事故原因做出准确且专业的陈述非常困难且尚需时日。
伊朗官方并未指责美国和以色列,很大可能事实就是如此,没办法硬往别人身上推。
现场监控画面看到,爆炸就是一个集装箱着火了,甚至周围的人一开始都没当回事儿,更没有从天而降的导弹袭击。
监控显示:火势蔓延很快,一会就熊熊燃烧并且发生猛烈爆炸,可见里面确实有不寻常的易燃物。
这样的危险品能装在集装箱里闷着,一旦温度升高,怎么能不着火爆炸?换句话说这就是当局马虎大意或者不作为的问题。
再往深想,如果确实如纽约时报报道,这是导弹燃料,还能放在港口存放这么久,反而能看出革命卫队安保也有巨大漏洞。
所以伊朗军方肯定要否认有军用物资。
既然没有军用物资,就等于承认,以色列和美国袭击的概率就很小了。
最后宏观来看,以色列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特朗普为竞选连任急需外交突破,但以色列担忧协议削弱其中东霸权,爆炸可制造“伊朗不安全”印象,迫使美国重回对抗路线。
伊朗现在的"处境",很尴尬,若是归咎以色列,便需军事报复,谈判可能直接崩盘;若承认是自身毛病,确实也过于拉胯,很难稳住国内情绪。
不过,从总统佩泽希齐扬紧急派内政部长调查,却未中止谈判,已看出了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