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在控江路街道新凤城社区的“樱花园”,81岁的焦步青老人正俯身案前,老花镜片上倒映着仅有掌心大小的微型蝴蝶风筝。近日,一场由社区党总支委牵头的“樱花园里方寸非遗”展示活动举办,在春日绽放出别样的文化生机。

1

匠心入微:纸蝴蝶里的时光密码







在社区的樱花园里,焦步青的工作台上摆着传承的微型风筝工具盒。盒中排列着特制的微型刨刀、直径仅毫米的竹篾、薄如蝉翼的丝绢。“普通风筝讲究气势,微型风筝要在方寸间见功夫。”老人一边说一边展示他家中珍藏的千余个微型风筝。



除了成品展示,焦步青还在现场放飞微型风筝,并向大家讲解了制作工艺和方法。竹篾在他布满老茧的指间翻飞,转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微型风筝振翅欲飞,原本高深的非遗技艺变得触手可及。

2

党建搭台:非遗赋能社区治理




近年来,新凤城社区党总支创新打造的“非遗治理”模式,正在重塑社区文化生态。新凤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建萍告诉记者,工作人员通过“社区云”、微信群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建议,将社区里的樱花园打造成为融合休闲聊天、Community Walking、“非遗作品”展示等综合区域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党支部带头的志愿服务队,为传承人提供数字化、信息化记录支持,让社区更多的居民业主通过微信群众、扫码即可观看作品展示视频。”周建萍说道。

阳光照耀在樱花树上,焦步青带着社区党员、居民、业主们放飞微型风筝。那些闪烁的点点星光,既是非遗火种的延续,更是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社区,当匠人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新凤城社区正在书写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春日交响曲。

文字 |宋玥

图片 |宋玥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