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曾说,他是“所有汽车行业的大哥,背后的大哥”。

蔚来创始人李斌更是直言:“我们都要给他挣钱。”

他是谁?



4月23日,第21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吸引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这场展会被海外媒体冠以“全球最大车展”的名号,近1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云集于此。

从老牌车企到造车新势力,各品牌齐聚一堂,超万名中外记者前来探营。

展会上除了各大车企,还有一家供应链公司也引起了媒体的围观。

这家公司就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心脏”的宁德时代。


● 上海车展人流如织。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朱伟辉摄

展会上,宁德时代不仅作为供应链企业参展,更以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和钠新电池的发布引发轰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宁德时代拿下了全球37.9%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全球每3辆电动汽车,就有1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现身车展,他走路健步如飞,记者一路小跑才勉强跟上。

面对记者的“灵魂拷问”,曾毓群幽默回应:“我是造电池的,当然跑得快!”

有网友评论:“宁德时代的狂奔,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这些年,宁德时代发展得极为迅猛,连续8年市占率全球第一,总市值超过1万亿,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华为的中国企业。

公司光研发人员就有2万多名,已拥有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43000多项,这些共同撑起了宁德时代行业领军的地位。

这位“车企背后的大哥”站在巅峰,被人们半开玩笑地尊称一声“宁王”。

1、衣锦还乡的“最高境界”

宁德时代的名称源于其创立地点为福建省宁德市,这里是曾毓群的老家。

当年,曾毓群力排众议,坚持将公司建在宁德,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里,这座三线小城的经济直接原地起飞。

GDP从曾经的全省垫底,升至如今的全省前五,去年更是一跃跨入“全国百强市”之列。

所以有人说,曾毓群之于宁德,就像福特之于底特律——

一百多年前的福特在底特律成立汽车公司,让底特律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之城”;而如今的曾毓群,正让宁德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宁德地标”。


● 曾毓群

1968年,曾毓群出生于宁德市的一个小山村,他从小少言寡语,在村民眼里是个聪明而内向的孩子。

他学习成绩很好,高中考入当地最好的宁德一中,高考时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进入东莞一家外企工作。

待遇优渥,在当时算得上是“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曾毓群所在公司名为新科磁电厂,隶属于世界著名电子产品制造商TDK(东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旗下的香港新科集团。

曾毓群在新科磁电厂一干就是10年,出色的技术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让他深得上司赏识,被提拔为技术总监,多次派他出国考察。

曾毓群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国外先进的电池制造技术。

2、新公司的第一次“踩雷”

1999年,曾毓群的两位上司梁少康和陈棠华,打算在香港成立一家锂电池公司。

他们看中曾毓群的能力,邀请曾毓群担任执行副总,负责产品开发。

曾毓群答应下来,加入了新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那个年代,国内聚合物锂电池依赖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筹集100万美元巨款,向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了专利技术。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高价买来的技术存在重大缺陷,造出来的电池经过几次充放电后很容易鼓包。

贝尔实验室“大方”承认了自己的技术缺陷,但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因为电池鼓包是很多企业都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世界难题”。

初战即“踩雷”,刚刚成立的ATL公司几乎因此夭折。

曾毓群没有放弃,他带领技术团队,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技术攻关。

他们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通过配制电解液新配方,奇迹般地攻克了难题,成功实现电池量产,并申请了新专利。

ATL由此在业内名声大噪。

凭借技术优势,再加上价格比韩国电池更低,ATL迅速抢占手机电池市场。

2003年,曾毓群带领团队,为苹果iPod成功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拿下了1800万台iPod电池订单。


● iPod。图片来源:摄图网

ATL由此随着iPod火遍全球,成为手机锂电行业的新标杆。

这是一种双赢——ATL让iPod实现了更加轻盈小巧的机身,快速席卷全球年轻群体;iPod也为ATL带来了商业可信度,成为很多手机厂商采购电池的首选公司。

3、拔地而起的“万亿帝国”

在ATL工作期间,曾毓群从未放松对自己的深造。

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电子与信息工程,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又在职读博,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一边创业、一边深造、一边研究,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曾毓群一步步成了中国锂电领域的专家。

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不只埋头苦干,更需要具备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007年,国家开始以补贴的形式,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这让曾毓群敏锐意识到,动力电池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机遇。

同时他也判断,在政策初期,外资企业很可能会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于是他开始主导将ATL的动力电池业务剥离出来。

曾毓群的预判堪称顶级——

接下来的2011年,国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而提前布局的曾毓群,早已带着ATL的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他在家乡宁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这就是宁德时代。


● 宁德时代

先发优势,加上政策扶持,再加上多年来在高端电池领域积累的技术底蕴,让宁德时代迅速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拿下宝马、宇通、北汽、长安等多家大型车企的订单。

2015年,宁德时代以2.43GWh出货量,超越三星和LG,居全球第三,此时距离它成立不过短短4年而已。

公司成立第6年,电池出货量达12GWh,跃居全球第一位,毫无争议地坐上了全球锂电霸主的宝座。

2018年,曾毓群带领宁德时代,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 2018年6月11日,曾毓群(右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

时至今日,宁德时代市值已达1.04万亿元,曾毓群执掌这座万亿帝国,风头无两。

4、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痛点”

宁德时代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5年3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1.1%,也就是说,全国每卖出2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

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背后,也暴露着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诸多痛点。

例如电池包碰撞破损后存在安全风险、低温状态下充电效率慢、续航里程缩水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技术创新来弥补。


● 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图片来源:摄图网

曾毓群搞科研出身,为了解决行业痛点,他在研发方面下了血本。

公司研究人员超过2万名,在过去的一年里,研发费用总计高达186亿元。

他直言不讳:“我们连续5年的研发费用,比其他所有友商加起来还要多。”

巨大的投入,也换回了技术的显著进步。

4月21日,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1秒补能2.5公里、5分钟补能520公里”的惊人速度。

“5分钟充好、10分钟充饱”,让充电焦虑彻底成为历史。

此外,曾毓群还公开发布了另一款重磅产品——钠新电池。

据介绍,钠新电池在-40℃的极寒条件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且在经过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面挤压等多项极端测试后,依然不起火、不爆炸。

这种特性,足以颠覆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格局。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缺钠。

锂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065%,且有7成以上都集中在南美“锂三角”等特定区域,极易受到地缘政治影响。

而钠资源的地壳含量高达2.75%,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具备极佳的战略安全属性。

据悉,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在今年6月份量产,而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钠新动力电池,将于稍晚些的12月份量产。

曾毓群非常坦诚地表示,当前钠电成本会高于锂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的完善,二者成本将在2-3年内持平。

从“锂资源依赖”,到“钠能量自由”,曾毓群开辟了一条新径。

5、新能源产业的领航者

人们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曾毓群想的却是,“台风过后,猪的下场是什么?”

所以他始终保有一份危机感,这份危机感,带给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也赋予了他敢拼敢闯的勇气。

曾毓群的办公室里曾经挂着一幅字,写的是“赌性坚强”。

王兴问他,为什么挂的不是你们福建人常爱挂在嘴边的“爱拼才会赢”?

曾毓群回答:“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赌对了政策,也赌对了赛道,从而让宁德时代快速崛起。

不过如今,他早已摘下“赌性坚强”,换上了一幅“溥博渊泉”。

语出《中庸》,意思是智慧像泉水一样源源而来。

年近花甲,曾毓群追求的已不再是“赌性”,而是带领宁德时代步步为营、稳步发展。


● 曾毓群和他背后的“溥博渊泉”

曾毓群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从未将自己定义为电池制造者,而是更希望称自己为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

倒不是狂妄,而是他清醒地知道,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理应以卓越的实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担起社会责任,成为行业发展的带动者和领航者。

巨资搞研发、不断突破瓶颈、为行业竖立技术标杆,曾毓群和他的宁德时代,代表的是中国新能源科技的最高水准。

同时,他们也在持续推动着世界新能源产业的进步。

正所谓科技无止境,在新能源这条赛道,曾毓群和他的宁德时代正一路狂奔,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文/牧龙闲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