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曾身赴重庆与蒋介石会谈,会谈中商讨了有关于国共两党对中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预想,并签订了《双十协定》来维护中国人民的和平与安宁,同时保证在战后能够休养生息。
然而国民党却出尔反尔,不但撕毁了《双十协定》,还让祖国再一次陷入战争之中。
在解放战争之中,蒋介石的独断专行导致他与民心相背离,在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场战役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时至1949年4月,国民党仍旧不肯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这也昭示着蒋介石方面断送这次和平的邀请,最终在人民解放军的挺进下,国民党无所遁形,最后败退至台湾。
虽然内战以蒋介石的溃败告终,但蒋介石的手下也并非没有精兵强将,只是他缺乏了知人善用的军事智慧,这才导致国民党方面很快接连惨败,最终退无可退。
蒋介石手下的良将之一便是孙立人。
孙立人曾说:“为民族的生存而死是光荣的。”而他也确是无愧于自己的这句话,他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之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同时还有着“东方隆美尔”的称号。
孙立人其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曾考取过公鸣,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
而他的名字也寄托了其父的厚望,据记载,“立人”出自《论语》中“夫仁者,己欲立而历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名字。
从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又远赴美国继续深造,但是他在美国并没有从事很久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职业,而是很快转战到军事领域,还将考入美国吉维尼亚军校作为自己踏入军事生涯的第一个阶梯。
他的父亲闻知此事后,在寄给他的书信上写了“精忠报国,当效武穆”八个字,这也更加激励了孙立人报国的热情。
1928年孙立人重返祖国后便被分配到了国民党的军队中,之后还担任了军事训练队中尉队长一职。
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孙立人又指挥队伍与日军进行抗争。
在激烈的斗争当中,孙立人遭到了炮火袭击,性命垂危,整整昏迷了三日才醒过来。
他被送往香港进行医治,但直到他的伤口愈合,孙立人的身体中却仍旧有一片未取出的弹片。
1938年,孙立人伤口愈合,而日军也是在这一年,向武汉继续发起了惨无人道地进攻。孙立人便马不停蹄地返回了战场进行作战。
除了在祖国作战,孙立人还曾以远征军的身份前往缅甸进行战斗,并有着十分卓越的战功。
而进入解放战争后,孙立人的人生经历就发生了偏转,尤其是在国民党败退后,孙立人的军事生涯更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起初蒋介石是十分器重孙立人的,一直到1949年,他还对孙立人予以信任。在《孙立人对蒋政权的不满及其“兵变”冤案》一文中写道:“(1949年)8月30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1月,升为陆军二级上将,3月17日,又任命其为陆军总司令兼保安总司令。可以说,蒋介石对孙立人给予了很大信任,几乎将台湾和国民党的命运交给了他。”
虽然如此,但蒋介石又很快对孙立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与忌惮,因为从前蒋介石一直向美国示好,但他又担心美国通过孙立人发动兵变,宣称他是“匪谍”。
而孙立人则是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手段,对蒋氏父子颇有微词,也是积怨已久。
在种种矛盾的激化下,孙立人就被软禁了起来,从前的强将也就就此折损。
除了孙立人外,薛岳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员猛将。他在抗日战争中同样有着卓越的战绩。
在《“战神”薛岳》一文中,同样也记录了他的名字也大有来头:薛岳的父亲十分敬仰岳飞,而彼时《马关条约》的签订也令薛岳的父亲感到悲愤与耻辱,这复杂的心情让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于是为他取名“薛仰岳”,薛岳这个名字是后来更改的。
薛岳曾参加过孙中山建立的援闽粤军,还曾护送孙中山从广州北上。虽然在土地革命时期薛岳站在了国民党的一边,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成为了搏杀日军的一员将领。
薛岳人如其名,有着战士的血性与刚毅,在淞沪会战时,由于司令部遭到了日军的突袭,不得不火速撤离。途中座车中单、卫士阵亡,而薛岳彼时还发着烧。在这样紧急的情势下,薛岳迅速将车门踹开,并游泳过河,成功逃离了日军的追杀。
同样是在抗战中,薛岳四战长沙。《“战神”薛岳》一文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起初,蒋介石已下令弃长沙不守。薛岳心机,夜电总统官邸。蒋介石已睡,薛岳对宋美龄说自己愿守长沙:‘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赢了算我抗命,你们枪毙我!’”
在抗日战争中,薛岳也充分总结经验、发挥才能,自创了一套战法,投入到实战中,果然屡试不爽。
抗日战争胜利后,并没有迎来大家期盼已久的和平,接踵而至的内战让薛岳很是苦闷,文章中记录了薛岳对此的无奈:“好不容易打完八年抗战,老百姓吃了那么多苦,为什么打完日本人又要打自己人?何必自相残杀!”
看着这样的场景, 薛岳还提出了一个设想:“东北让共产党实行共产主义,关内让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公平竞争’。此提议颇有‘一国两制’之雏形,自然不被蒋介石所容。”
曾经为孙中山效力过的薛岳认为蒋介石的“打天下”的方式截然不同,对此也倍感失望。
国民党撤往台湾,薛岳也一度陷入窘境,原本蒋经国许诺他的“行政院长”也没能如约履行。
薛岳身边也显得格外冷清。但面对这样的情势,薛岳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淡然处之。
孙立人和薛岳在战场上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精神与过人的胆识,可是因为蒋介石的猜忌与不满,回到台湾后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压。
信息来源:
- 王茜,孙立人:投笔从戎,抗日御侮,家教世界 . 2021 (32)
- 杨天石,孙立人对蒋政权的不满及其“兵变”冤案,《探索与争鸣》 2017年第2期82-103,共22页
- 多小衮,“战神”薛岳,老区建设 . 20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