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4月28日《焦作晚报》A17版

博爱西张赶:

乡村农文旅融合的焦作典范

多年前,籍籍无名。两年前,却爆红网络,坐拥千万粉丝。这处太行山下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如何成为焦作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据统计,2024年以来,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2024年,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同比增长100%。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同比增长200%,带动超过80名群众就业。


竹林里的旗袍走秀。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梦梦 摄

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对西张赶村进行报道。河南省副省长李酌作出批示,对西张赶村的经验做法予以肯定。2024年7月16日,市委书记李亦博在西张赶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村创新打造优质乡村旅游项目的特色做法,并指出西张赶村要为全市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探索路径、提供借鉴。

从“竹林水乡”产生“竹林经济”,进而形成独特的“竹林现象”,西张赶村引流的背后是焦作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感受西张赶村“竹林经济”

五一假期临近,记者来到博爱县西张赶村,感受到这里假期氛围日渐浓厚。


参加研学游的孩子们在竹林里奔跑。

“竹林水乡”韵味扑面而来:南北各一片竹林,环抱着村庄;村东头,三泉组泉水从北至南流入石子河依村而过,清澈见底,2024年8月,备受关注的竹泉游项目揭开面纱,这处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面积最大、浪花最高的人工造浪池深受游客喜爱;坐上小火车,穿梭竹林间,遇见了清雅幽静的竹林书屋、故园老屋。几位身着汉服的女演员在竹林小舞台上翩跹起舞。此时,雾森系统开启,为她们营造了竹林仙境的氛围。

在“竹林经济”引领下,西张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周边环境“好起来”!让田园生活“美起来”!让竹林水乡风貌“靓起来”!

2023年3月,博爱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乘着东风,该县将包括西张赶村在内的6个村庄列为首批乡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策,打造“博爱最美模样”。

2023年8月,西张赶村进入文旅项目建设前期。磨头镇聘请了高水平设计公司对该村进行整村规划,目标是以项目引领做强乡村农文旅产业,探索“以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竹林小火车来啦!

透绿!透绿!

很快,人们发现曾经偏安一隅的西张赶村发生了变化:违规建设被拆除;养殖场、旧水渠改头换面,“变身”美食区、休闲区、亲子互动乐园;为高效利用竹林资源,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将竹林承包权集中在大的承包户手中,被打造成竹语步道、幽篁等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经过生态修复,原来的臭水坑现在种上荷花、芦苇、向日葵等,吸引白鹭、鸳鸯、野鸭等多种湿地鸟禽栖息。

环境好了,项目落地了,客流自然就来了。孰曾想,落寞了百年的“竹林水乡”今日又端起了“竹林饭”。

一群孩子正在开展研学游。认识竹子、了解竹林七贤、挖竹笋、骑竹马、做竹筒饭……围绕竹林开展多项文旅新业态,小村与文旅大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

2023年十一假期过后,西张赶村竹林小火车项目上马,瞬间“吸粉”。2024年春节,西张赶村举办了首届“新春竹笋美食节”。竹笋灌汤包、竹笋虾滑汤、竹笋打卤面等30种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其间,舞龙、竹编等民宿表演轮番上阵,游客在传统文化中沉浸式体验了“竹林水乡”的魅力。

2024年8月,西张赶村竹泉游项目盛大开业。竹泉游项目园区有人工造浪池、天然泉水泳池、银色沙滩等,能够满足老、中、青、幼不同年龄层消费群体的需求。目前,该项目正在升级改造中,不久会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

在该县体育建设资金的支持下,西张赶村建设了竹峰攀达项目。该项目位于村中时光空间草坪广场,攀岩墙体建设高12米、宽12米。自投入运营后,每天前往村中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西张赶村还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注册了“西张赶”商标,富硒土壤孕育的垆土山药、磨头竹笋等地理产品形成特色产业品牌。

西张赶村为何频频走上央视?发展思路清晰,顶层设计快人一步,擅打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合拳。

深度解读西张赶“竹林现象”

从“竹林经济”到“竹林现象”,这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其背后是由“负价值”到“正价值”、由“小资源”到“大文章”、由“分散化”到“集约化”、由“被动型”到“积极型”转变的系统性思维、创新性工作路径。

土地、资金、项目,这是西张赶村打造“竹林经济”的三大关键词。

在土地利用方面,西张赶村创新破解了“无地可用”难题。博爱县创新“打包”争取政策、拓宽渠道,依法依规转换土地性质,让闲置废弃地、旧水渠等50余亩国有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有了地,引来了社会资本,激活了文旅满盘棋。

在资金利用方面,西张赶村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河道整治等各类政策、项目专项资金1400万元,又争取银行融资。开展“村企共建”,成立全省第一支乡村振兴暨“双百双争”公益基金,向12家本土企业筹募资金2000余万元,为文旅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引入专业公司运营共建。政府搭台成立县文旅投融资平台嘉乐公司,经营西张赶村文旅项目,先后吸引天基、美邦、禾盛生态农业等多家省内外公司,参与到西张赶村文旅、研学、高效农业等项目中来。

在项目落地方面,西张赶村创新破解了同质化难题。博爱县决策层打开视野,差异化打造“太行竹林水乡”品牌。以品牌为引领,吸引一批“竹”项目在全县紧锣密鼓展开。西张赶村竹林优势明显,是博爱现有成片竹林资源保留最好村庄之一。三泉组泉水经专业机构检测鉴定,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是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水。于是,该村整合竹林、泉水资源,打造了竹语步道、竹泉游、竹峰攀达等旅游项目,推出水稻、富硒垆土山药、磨头竹笋产品,促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避免了低层次同质化竞争。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百姓富。在打造“竹林经济”过程中,为解决村民收入低问题,西张赶村成立了西张赶旅游服务公司,注册“西张赶”商标,以品牌提升垆土山药、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价值。“西张赶山药”由滞销到畅销,市场价格由原来12元/公斤提高至20元/公斤,仅此一项实现年收入280万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群众对于依靠“竹林经济”增收致富的路径,由最初的“被动型”接受转变为如今的“积极型”参与。

毋庸置疑。从“竹林经济”到“竹林现象”,“竹林水乡”西张赶村为焦作特色农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样板。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博爱县磨头镇政府提供)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胡培军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孙浩翔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