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获悉,《北京市重点站区2025年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实施,聚焦疏堵、治乱、消隐、扮靓等四个方面,提升北京各个火车站地区的出行环境,特别是针对“一南一北一中心”(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三个站区重点进行品质提升,计划年内完成18项提升项目,涉及南站地区系统优化、西站地区亮出北广场、北站地区打造基本无围栏花园站区等任务。
今年年内计划对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等三个站区重点进行品质提升,完成18项提升项目。 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供图
打通场站周边交通路网“堵点”
打通交通路网拥堵点是改善北京各大火车站地区出行环境的关键。
北京南站日均到发客流近30万人,占全市各火车站到发总量的33.5%,居全市之首。为有效缓解南站周边路网拥堵情况,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协同国铁北京局集团完成北京南站东落客平台更新改造,提升车辆通行效率。组织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丰台区推进洋桥南滨河路封闭路段恢复通行功能,完成车辆清退、路面修复、公交专用道施划、交通标识设置及技防设施安装,供公交车、大巴车通行使用,缓解南三环及北京南站路交通压力。
同样进行了疏堵改造的还有北京西站。北京西站南广场广莲路落客区,因旁边坐落着公交场站,导致所有来站车辆无法环线行驶,只能原路掉头返回,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协调公交集团,西站地区管理办公室组织专班积极推进,将西站南广场公交场站最西侧第一通道与广莲路、站前东街进行连通,打通了“断头路”,在西站南广场接送旅客的小客车,不必原路掉头折返。广莲路、西站南广场公交场站第一通道、站前东街,形成了交通流线大循环,车辆通行能力提升40%以上,提升了西站南广场交通接驳能力。
下一步,西站地区将结合旅客接送站需求和场站周边道路交通实际,进一步研究调整站区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优化进出站流线,减少车辆交织,提高通行效率。
北京北站地区完成375公交场站腾退任务,建设落客区,日均落客2600人次,步行100余米即可直接进站。落客区开通后,北站广场东门外违停设备抓拍数据由原来的每月4000余起,减少至40余起,路边违规停车现象大为减少,周边路网拥堵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
公交出行比例下降明显,将推动公交枢纽综合利用
近年来,随着旅客出行方式的改变,北京众多火车站地区的地面公交出行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北京南站旅客乘坐公交车的比例由规划设计阶段的30%降低至不足5%,小汽车、出租车、网约车等个性化出行分担比例由规划的20%提升至40%以上,在节假日的一些高峰时段往往存在着公交车无人问津而出租车排长队等候的情形。
为了提升公交场站综合利用效率,解决旅客打车难、候车烦的问题,市重点站区管委会联合市交通委、公交集团,将位于公交场站A通道的机场大巴上车点迁移至南广场地面,在原位置开辟北枢纽出租车调度站,扩充出租车场地资源,将出租车蓄车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减轻了地下东、西出租车调度站压力,旅客不用出站、不用安检就能就近打车,提高了上车速度。
调整后的北枢纽调度站,出入口均设在幸福路北口,载客进站、落客、蓄车排队候客、驶离形成完整闭环,行车流线更加顺畅。目前,北京南站地区出租车日均保障旅客1.8万人次,相较之前提升保障能力20%。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前,北枢纽出租车调度站为旅客增建空调候车房,旅客候乘环境明显提升。
下一步,北枢纽公交车调度站将继续“扩容”,推进北枢纽剩余三条车道综合利用,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同时将完善南广场驻车场综合利用方案,推动南广场公交驻车场大巴车收费功能落地。
目前,南站地区还在推动幸福路西南角与开阳路交会处地块(右安门街道原综治中心)和南广场东侧三角地两个地块用于建设出租车蓄车区,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建成后,根据运行情况,协同国铁北京局集团推动西地下停车场功能调整为网约车运营专区,更好实现人车“握手”。
北京西站地区也在想办法解决打车难问题,改善候车环境。在北京西站北广场东侧的公交场站内,五条公交车道腾退出来两条,现今被用作社会车辆和网约车的接驳区。车辆穿过P6停车场,可以直接开到广场入口处。
下一步,西站地区将持续优化南北公交场站功能布局,提高综合利用效率。调整停车场功能布局,将莲花池东路桥下空间改造为社会停车场和网约车接驳区,增加300个停车位。同时推进将P3停车场调整为出租车蓄车区,增设配套服务设施。
打造“无围栏”的花园站区
北京北站地区将打造基本无围栏花园站区。 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供图
火车站地区除了具备交通功能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向公众提供了休憩、商业等其他功能,市重点站区管委会积极践行“花园城市”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友好型“花园站区”,其中的关键就是将一些没有必要的“围栏”拆除,让站区的步行通达更加顺畅。
今年以来,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等三大站区,完成“出门见景”花箱布置、道路周边绿化和补植增绿,联合整治铁路沿线及桥下空间。未来还将通过增彩延绿、见缝插绿、焕新城市家具等多种途径,实现站景融合更新,构建“景观绿廊”。
北京南站地区会同公联公司完全开放北广场4000余平方米区域,并进行环境提升,方便市民旅客通行。组织拆除站区1354米非必要功能护栏,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环境美观度。会同丰台区政府,推动站区周边环境提升和沿途景观提升;推进站区匝道和河流桥梁维护保养。
下一步还将对站区及周边资源深度挖潜,将对幸福路西南角与开阳路交会处地块和幸福路南侧街头绿地进行“整体激活”,研究建设为集地下交通接驳、城市公共活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站城融合示范节点。同时还将对南广场驻车场和马家堡东路西侧三角地进行系统整合,推动复合利用和立体化开发。
北京西站地区将做好“加减法”。其中,北广场做减法,拆除冗余设施,净化站前空间,拆除4700米护栏和300米隔离墩,拆除北二层平台护栏180米,提高了交通接驳效率,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今年8月前,将拆除北广场地上及螺旋盘道下现有房屋14处约1200平方米,改造广场地下出入口4处,整合职能部门保障用房约160平方米,拆除北广场铁路进站口玻璃房300平方米,整体重现主体建筑标志性红柱。实现“亮出北广场,重现原设计风貌”。
北京西站地区将做好“加减法”,亮出北广场。 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供图
而在南广场将做“加法”,提升环境品质与景观绿化,重现莲花池历史文脉,致力于建成花园中的车站、城市会客厅的样板和站城融合的典范。
北京北站结合首都窗口功能和花园城市建设要求,在原公交375场站区域调整为落客区基础上,推动增加落客区通行空间和进出车道,在人行通道区域设计紫藤长廊,进一步优化接驳功能、美化通行环境。在站前广场等点位,拆除传统硬质护栏隔挡,改为设置同样具备防冲撞功能的造型花箱(外观为木质),丰富站区景观层次和品质,增加旅客休憩场所。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张牵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