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过年,我回了老家,顺便把我爸带出来逛逛。
就跟我1998年上大学第一次离开老家一样,他也是第一次从老家出来。
到西安之后西安找同学拿他帮我买的票,拿好票,我说打个车去火车站。
他说没关系,现在还早着呢,我第一次来西安,咱们慢慢走,逛一逛。
我俩就硬生生从西工大一路步行,走到了火车站。
火车上给他买了个盒饭,还是餐车第二趟过来的时候买的,十五块钱。
他说他不饿,放在小桌板上,一直没吃,说等饿了再吃。
到了安徽,出来打工的人用铁钩子扒开车窗往里面跳,一脚就踩进盒饭里了,他也没吃上。
到杭州后,我因为每天要上班,就给了他点钱,让他自己中午买点饭吃。
中午基本上就是附近买两个包子一吃就算吃了,其它时间就在西湖边晃悠。
不知道怎么就晃到丝绸博物馆去了,进去被忽悠,买了两条被面,说要带回去准备我结婚的时候用。
我说,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儿,你被骗了,买那个干啥?
他标志性的嘿嘿嘿笑了一下就拉倒了。
不过我结婚的时候,他确实把那两个被面找出来,我二妈缝了被子,给我们用了。
但也就是我们每年回去的时候用,所以老放着,现在看着也挺新的。
我跟他说,我上班的时候,你就在西湖边逛,找不到路了就打个车,记住这边地址就行了。
但他一次车都没打过,当然他也不知道怎么打车,基本都是走。
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老家的黄土的人来说,西湖边的风景确实也是很好看的,他也喜欢看。
有一天我正上班,他给我打电话,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说你打车回去,他说忘地址了。
我没办法,只好告诉他,那附近有个很高的楼,是西湖周围最高的,上面有个很大的广告牌,是青春宝。你就往那个方向一直走,就能回去了。
他就自己又摸索着走回去了。
有一天晚上,我说咱俩出去吃个火锅,他说,啥是火锅?
因为火锅当时在我们那还没开始流行,很多人没见过,他就更不用说了。
吃完我说差不多了,准备结账,他说等等,就把汤都喝了。
我说不要喝,这个又不是啥好东西。
他说,不能糟践东西,煮了这么多菜和肉,营养都在里面呢,扔了可惜,就喝了。
后面我在家自己买了点菜,放了点佐料啥的,也自己搞过一次火锅。因为我俩都不会做饭。
他学会了之后,有天我下班早,就让他等我回去了出去吃。
等我回去,他已经烧好了水什么的,也准备自己弄火锅。
周末我带去绍兴逛逛,看了鲁迅故居,出来吃饭,刚点了一个菜,他非说够了。
我说,咱们两个人,起码三个菜。
他说挺贵的,要花钱,他不饿,让我吃就行了。
我说没事,能吃完,就点了三四个菜,要了两碗米饭。
吃得剩了一点,我说算了,剩了就剩了,他非把剩下的都吃完了。
还带他去澡堂子里泡澡,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出来之后说,泡澡原来这么舒服,难怪电视里有钱人老泡澡。
他这就是很典型的农民思维习惯,凡是花钱的,他都觉得是浪费,是乱花钱。
不过有些事他也不省钱,比如盖房子。
2004年他回去之后,我跟他说,家里房子塌了,重盖一下。
盖完装修的时候,我说搞成水泥地算了,他非要搞地板砖。
我说,地板砖不耐脏,脏了就很难看,你们每天在泥土里滚,保持不了。
他非要搞,我说我没钱了,他说那他自己去借钱,我只好又给了钱。
就只有这种事,他花钱一点都不省。
因为盖房子,给老人送终,给孩子结婚,这是他们这代人心目中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其它时间挣钱攒钱,都是为了这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