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马瑞利中国区总裁申克磊从容讲述这家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战略蓝图。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企业,马瑞利早已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创新的核心引擎。在这场以“技术跃迁·智启未来”为主题的沟通会上,申克磊不仅揭开了马瑞利最新技术的神秘面纱,更勾勒出其在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中的独特定位。

“在中国,为全球”:战略锚点的双重使命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申克磊的开场白直指马瑞利的战略核心。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马瑞利始终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的双重使命。一方面,深度融入本土化需求,与比亚迪、吉利、蔚来等车企紧密合作;另一方面,将中国研发的前沿技术反向输出至欧美市场,形成“东方研发、全球应用”的闭环。

这一战略的底层逻辑,源于中国市场的三大特质:速度、包容性与颠覆性。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高接受度、车企对供应链的极致效率要求,以及政策对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强力推动,倒逼马瑞利必须“跑得更快”。例如,其中国研发团队仅用90天便实现了“锋影光刃前照灯”从概念到样品的突破,厚度从行业普遍的10毫米压缩至5毫米,且成本持平。“这背后是中国团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判,以及全球资源的无缝协同。”申克磊强调。

此次马瑞利展台以“产品生命周期”为线索,划分为四大展区——动量实验室、加速迭代区、疾驰加速带、瞬刻冲击区。这种独特的布局方式,既是对行业“快节奏创新”的回应,也暗含了马瑞利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方法论。

动量实验室:前瞻技术的“破壁者”

这里是马瑞利最“天马行空”的展区,汇集了下一代汽车技术的雏形:

锋影光刃前照灯:全球最薄车灯(5毫米),通过微型化光学模组与散热优化,释放车头设计空间,为车企提供更多造型自由度;

TFT-OLED像素化尾灯:首款实现“无颗粒感”显示的尾灯,支持动态符号与车际通信,例如在刹车时投射警示动画;



激光投影系统:可将导航信息直接投射至车身任意曲面,甚至在地面生成安全警示区,夜间辨识度提升300%。

“这些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申克磊举例称,锋影光刃大灯已进入量产倒计时,预计2026年搭载于某自主品牌旗舰车型。

加速迭代区:软件定义汽车的“神经中枢”



在软件定义汽车(SDV)时代,马瑞利选择以“全域集成”破局。其开发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首次将4G/5G通信模组、域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整合为单一硬件平台,开发周期缩短40%。“传统车企的电子架构像‘拼积木’,而我们提供的是‘乐高套装’。”申克磊比喻道。这一模式已获多家新势力车企的定点,首个量产项目将于2025年底落地。

疾驰加速带:平台化降本的“秘密武器”

面对车企愈发严苛的成本要求,马瑞利祭出“平台化+模块化”组合拳。以单阀半主动减振器为例,通过专利技术将传统双阀结构合并为单阀,成本降低15%,空间占用减少30%,且性能不打折扣。类似逻辑也应用于全铝散热器(体积缩小43%)、黑镜显示屏(强光可视性提升50%)等产品。“平台化不是简单的零件通用,而是从设计源头重构供应链。”申克磊坦言。

瞬刻冲击区:量产技术的“效率革命”

这里展示的是已投入市场的成熟技术,例如microLED自适应大灯。凭借每平方厘米超万颗像素的密度,其光束可精准避开对向车辆驾驶员,夜间行车安全性提升60%。另一款灵活燃料系统则专攻拉美市场,支持乙醇混合燃料的实时调节,帮助中国车企抢占南美份额。“从实验室到流水线,我们追求的是‘无缝切换’。”申克磊表示。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申克磊进一步揭示了马瑞利的创新逻辑与应对策略:

Q:马瑞利如何平衡前瞻研发与成本压力?

“创新是降本的最佳路径。”申克磊以单阀减振器为例,说明“减法设计”如何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双赢。此外,马瑞利在中国设立的8大研发中心,通过本地化人才与供应链,将研发效率提升至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Q:灵活燃料技术会进入中国吗?

“现阶段中国聚焦电动化,但技术储备必须超前。”申克磊透露,马瑞利正与高校合作研发氢燃料喷射系统,为未来十年可能的能源转型铺路。

Q:展区按产品周期划分的深意是什么?

“这是对‘速度’的极致追求。”申克磊解释,从概念到量产,马瑞利要求周期压缩至9-12个月,远快于行业平均的18个月。“只有让技术快速落地,才能抢占市场窗口期。”

未来之战: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螺旋

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申克磊将马瑞利的优势归结为三点:技术纵深度、全球资源网、本土化敏捷性。



在技术纵深度上,马瑞利七大事业部覆盖照明、电子、悬挂等全链条,可提供从单一零件到系统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在全球布局上,其50余座工厂与研发中心形成跨洲协同网络,例如中国团队主导车灯创新,欧洲团队专攻高性能悬挂;在本土化层面,马瑞利甚至为中东市场开发了耐高温车机系统,为北欧定制防冻电池管理系统。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与生态的对抗。”申克磊总结道。2025年,马瑞利计划将中国市场的创新成果复制至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时通过并购整合增强软件能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供应商,更是车企的‘共创伙伴’。”

走出马瑞利展馆,一块写着“From China, For the World”的LED屏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口号,更是马瑞利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在这里,速度与规模催生技术革命,而革命的红利终将反哺全球。当汽车产业从“机械定义”迈向“软件定义”,马瑞利的故事证明:唯有扎根本土、拥抱变革,才能在价值链重塑中立于不败之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