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参观者在奔驰汽车全球首秀纯电长轴距CLA汽车旁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社上海5月2日电 题:引力足、创新优:跨国车企在华合作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周蕊

  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此间闭幕。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车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车企竞相登场亮相,带来163台新车首秀,更透露出一个重要的经济信号:中国市场引力十足,跨国车企正在深耕中国创新,以“在中国,为世界”的合作创新向未来。

  近年来,传统全球车展式微,底特律车展参展商数量腰斩,法兰克福车展颓势难挽,日内瓦车展更因资金问题多次停办。在当前全球贸易局势面临阴影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领域也空前承压。

  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上海车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包括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观众6.3万人次——上海车展的超高人气,更凸显出中国产业链条的黏性和中国经济的魅力。

  ID.ERA、ID.EVO和ID.AURA,在大众汽车集团的展台上,三辆“在中国、为中国”的全球首发概念车并肩而立。

  通过上海车展,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在中国全面开启战略成果的“交付模式”。“‘在中国,为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我们用行动兑现承诺。”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说,过去两年,大众为在合肥的研发中心投资约35亿欧元,现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在这里诞生。

  警示信息可以投射到挡风玻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驾驶员用注视即可操作,跨国企业佛瑞亚集团带来的9款全球首发产品,聚焦“安全”这一关键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及技术领导者,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佛瑞亚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启元说,企业将继续在中国推动创新、促进合作。


5月1日,参观者走在大众汽车展台上。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车展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展台“秀”出了中国研发智慧的成果。

  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一代热量管理系统,可支持追踪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电池护照系统,融合毫米波雷达、图像传感器与车载通信模块的模型车……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电装在车展上带来了不少电动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成果。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及新质生产力方面持续快速发展。”株式会社电装高级执行总裁、中国地区CEO井上英治说,电装将进一步深化与本地客户、产业与社区的协作,深耕中国创新。

  百年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带来了高压逆变器、数字化信号尾灯、地面投影信号等多项最新技术,其中不少在中国研发并进行全球首秀。

  “我们在中国有13个研发中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说,现在,法雷奥将越来越多的原创性研发放到中国,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快速增加,不少在中国开发的技术先在中国上车和量产后,快速推到欧洲、美国等地区。

  合作创新向未来,这是全球展客商的心愿。

  “中国已从制造型国家转变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在汽车行业中尤为明显。”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说,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生态非常适合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在,博世在中国有万名工程师,他们进行了大量本土化创新,“在中国、为中国的同时,也为全球创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智能出行创新的策源地”。

  近段时间以来,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的消息不断,一桩桩新投资签约、一个个新项目落地,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共赢的信心。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46亿元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将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落地。同一天,斯凯孚汽车亚太总部项目落地上海嘉定区。斯凯孚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谢斯廷·埃诺克松说,企业年内就会搬入新的总部,“中国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业务市场之一,更是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做法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环境中,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