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壮阔画卷中,每座城市都在书写自己的奋进故事。作为川东明珠的达州,乘着“十四五”规划的东风,正以蓬勃之势描绘着城乡发展的新图景。短短5年时光,达州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无论是漫步城市街巷,还是徜徉乡野田间,人们都能真切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蜕变脉搏,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
旧貌换新颜,城市焕新姿
走进达州的一些老旧小区,曾经破旧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楼道、明亮的窗户,还有那一部部加装的崭新电梯。曾经,老人每天吃力地上下楼梯,如今只需轻轻按下按钮,便能轻松到达所去楼层。这些加装的电梯,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更是城市温度的传递,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关怀。
街头巷尾,新增的休闲公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清晨,老人们在公园里悠闲地打着太极,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傍晚,孩子们在公园的草地上嬉笑玩耍,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这些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了城市文明的新地标,展现着达州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
州河塔沱湿地公园段
曾经泥泞不堪的乡村道路,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辆辆汽车在道路上飞驰,将农产品运往城市,也将城市的繁华带到了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背街小巷脏乱差曾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通过近年来一系列的整治行动,这些小巷变得整洁有序,不少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充满了艺术气息。文明礼让的标语随处可见,市民们的文明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这些变化,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奋斗故事多,温暖人心田
在达州城乡建设的征程中,无数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奋斗故事。李师傅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参与了多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每天,他早早来到工地,认真检查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在很多建设者的努力下,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李师傅说:“看到劳动成果能让这么多人受益,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乡村公路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穿梭在开江县龙形山郁郁葱葱的山林
张大妈是一位社区志愿者,她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为居民们排忧解难。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她挨家挨户做工作,协调各方利益,最终让电梯顺利安装。她还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张大妈说:“社区就是我的家,我愿意为这个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有那些扎根乡村的创业者,他们带着梦想和热情回到家乡,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活变化大,幸福在蔓延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城乡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环境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王大爷是一名退休教师,在他眼中,达州这5年变化巨大,“以前出门买菜都要走很远,现在小区门口就有超市,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生活方便多了。而且,现在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想去哪里都能很快到达。”
达城大寨子公园一角
小李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他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他发现,公交车的线路越来越完善,车辆也越来越舒适。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公交车的行驶位置,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车了。周末,他会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步、游玩,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小李说:“达州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我在这里工作生活更有幸福感。”
建言献策声,共筑新未来
在达州城乡发展的道路上,每一个市民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5年前,达州市城区规模迅速扩张,一些民生领域问题凸显。为找准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从2019年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年度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一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整治行动随即展开。为了让达州的明天更加美好,大家纷纷为城乡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有人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人提出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达州特色的文化品牌;还有人呼吁加强环境保护,让达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达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5年间,老旧小区“焕新”,泥泞乡道化为通途,单调生活被多彩文化填充。这些变化,是达州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站在新的起点上,达州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