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汽车产业研究中心


01

政策引导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国家政策定调,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从准入规范、测试管理到示范应用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稳定且清晰的监管与指导环境。其中2024年1月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多种场景应用,形成统一的车路协同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表1:2023-2024年部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


多地陆续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配套支持政策

2024年,多地政府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示范区4.0阶段扩区建设,建立包容审慎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多丰富场景,对开展环卫清扫、城市管理、便民服务、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按测试里程给予6元/公里的资金支持,每个企业每年支持金额最高300万元。

表2:2023-2024年部分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配套支持政策


02

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领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024年,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持续升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20个城市(联合体)进一步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与云控基础平台覆盖率,全面带动提升车载网联终端装配率与使用效果,为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技术普及,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图1:2022-2027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及预测


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占全国近四成

2024年,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为4116.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中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为3553.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2024年,华东地区的上海市依托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实训场公共基础底座提供的算力、存储、工具链等基础服务支撑,推进数据采集车开展自动驾驶训练数据采集,打造千万级别自动驾驶数据集和场景库。并以“产教融合引才、政策激励聚才、实战场景育才”为核心路径,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有效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既懂汽车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难题。

图2: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区域结构


03

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优质企业集聚

华东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领跑全国

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呈现区域差异。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共计926家,占比48.3%,稳居首位,中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32.7%,两地合计覆盖全国超八成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华北、西南、东北及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均不足10%,区域经济基础与产业生态差异成为制约企业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图3: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占比


华东地区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近五成

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上市企业区域集中度持续提升。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上市企业共计44家,占比45.8%,上市企业数量领跑全国,中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上市企业数量共计32家,排名第二。两地合计占比近80%。华北、西南、东北及西北地区合计占比不足7%,区域经济活跃度与产业链成熟度差异仍制约产业的发展。

图4: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上市企业数量及占比


04

江苏成为重点投资地区,广东投融资金额居首位

华东地区投融资案例数量最多

从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事件数量看,华东地区的投融资案例数量最多,以56.6%的占比位居榜首,得益于当地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创新生态,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拥有的强劲吸引力和活跃度。

图5: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地区分布情况


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金额居全国首位

从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投融资金额看,华东地区的投资金额位居前列,总金额达到402.9亿元,吸引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投资近40%的资金,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投融资金额的地区分布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

图6: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金额地区分布情况


05

赛迪建议

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引导与规划

一是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明晰发展路径。建议政府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在充分考察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及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与规划,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和时间表,以确保各项举措精准对接产业实际需求。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示范,助力产业商业化进程。建议政府积极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示范,推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或者项目,从中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其中包括技术验证、场景适应性测试、系统稳定性评估等,并通过媒体报道、行业交流、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

三是强化政策协同,构建产业综合支持体系。在制定政策时,建议政府注重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科研等多方面的政策应相互衔接,形成协同支持的体系。

与时俱进,推动标准制定与互认

一是设立创新基金,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基金的设立可有效降低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风险,激发其创新活力。可引导社会资本向具有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项目倾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此,可根据智能网联领域的发展需求和趋势,明确创新基金的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与互认等方面的项目。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氛围。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不仅能够激励创新主体持续投入研发,还能促进技术成果的合理流转与广泛应用,进而加速行业的整体进步。对此,需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明确各类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保护范围、侵权责任等,并推动知识产权运营与服务,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交易、融资、法律维权等各个环节的服务。

三是加快标准制定进程,促进与国际社会的标准互认。统一标准的制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对此,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组建由汽车、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多领域专家组成标准制定工作组,加快共识的标准体系建设,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积基树本,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弹性适度推进建设。深入研究城市交通需求、发展趋势及未来规划,确保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能够覆盖主要交通节点和关键区域。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规划各类设施(如通信基站、传感器、边缘计算节点等)的位置和密度,确保基础设施能够高效支持车路云协同运行。

二是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资源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益的关键。通过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对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构建现代化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培育产业生态。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融合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加速“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快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特别是重点推进车端基础设施、路侧基础设施、云端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的部署与应用,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升道路的智能化水平。








滑动查看报告全文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赛迪顾问”,获取最新动态。

微信号:ccidconsulting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如果获得转载授权,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转载的出处,不修改文章的标题、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以免曲解原文意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