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捡起垃圾,抬头看见星光。

去年世界环境日,中国银联发起了“低头捡星光”环保公益项目,将目光聚焦到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上,带领我们见证了许多低头捡星光的故事。

今年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中国银联再度聚焦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上线公益微电影《雪山下的小分队》,续写低头捡星光的故事,以此传递品牌的环保理念。





中国银联发布公益微电影

传递环保理念

该影片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聚焦环保公益主题,讲述雪山下一支特别的行动小队,用捡拾的垃圾完成一件特别的艺术装置,来守护这片纯净的土地的故事。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三江源,人与星星之间,不过一个抬头的距离。但这里,反而出现了一群“低头捡星光”的人。

视频开头,优美婉转的音乐,潺潺的溪水、巍峨的雪山,以及一个个朴实的儿童形象,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让被困于城市高楼大厦间的打工人烦躁的内心瞬间变得宁静祥和。



一个个小小的忙碌的身影,在三江源的雪山下,奔跑着、寻找着遗留在草原上的垃圾,把干净还给这一片山水。因为他们坚信“山干净了,水干净了,人心也就干净了”。





直到艺术家丽莎应邀来到三江源创作一件环保主题的艺术作品,在雪山脚下与小分队相遇,故事的发展也逐渐步入高潮。



起初丽莎打算在草原上做一个大大的绿色地球,但听了格桑家的牦牛因为吃了垃圾塑料袋死去的故事后,丽莎意识到,捡起垃圾才是这片草原需要的艺术。







于是,丽莎主动加入到捡垃圾的小分队,在偶然中看到枯木开花,丽莎突然灵感迸发——垃圾也可以重生。他们用捡到的垃圾在银联星光超市换取需要的工具,在村民的共同协作下,打造了一棵星光树。





短片的最后,艺术家与格桑在星光树下抬头看星光的对话,也再次呼应了低头捡星光的主题,将“低头捡起垃圾,抬头看见星光”的环保理念传递给大众。

整支微电影由《三江源的童心生态项链》《米拉的零废弃之树》《牦牛误食垃圾胀死》三个真实故事,及「银联星光超市」公益行动综合改编而来,通过“山干净了,水干净了,人心就干净了,星光就出来了”这一核心文案,表达品牌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关心与守护。



将环保公益与品牌形象相结合

彰显品牌的社会担当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注重情感线的构建,不仅真实还原了三江源地区的壮美自然风光,也展示了垃圾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为了守护三江源的山水,当地村民把捡拾垃圾当作生活的本能,把守护环境的星光藏进心里。这一份纯粹的善意,值得被呵护。

也正是基于此,银联以“守护者”身份贯穿全片,将环保理念与品牌形象无缝衔接,实现“他们守护三江源,银联守护他们的善意和星光”这一品牌价值的社会化传递。

相比传统公益广告的直白叙事,银联采用微电影形式进行故事化叙事,讲述雪山下小分队的环保行动故事,以小见大,从雪山下的小分队在海拔 4500 米的艰苦环境中垃圾捡拾等具体行动,到用捡到的垃圾去银联星光超市兑换物品等方式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环保行动的真实与不易,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而用垃圾搭建的 “重生之树”,巧妙地将环保元素转化为艺术符号,寓意着垃圾的 “重生” 和环保的希望,呼应银联将“废弃物”转化为公益价值的品牌实践。片尾强调拍摄过程中没有产生垃圾,也体现品牌的知行合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联还在上海星美术馆举办「低头捡星光」公益艺术展,奚志农、朱维佳、韩李李等艺术家推出各种特别的环保艺术作品、4 场公益主题讲座和2大创意互动工坊,邀请大家共同探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银联选择世界地球日这一特殊节点,以三江源生态保护为为叙事核心,将银联的品牌理念 “商业向善” 与环保公益行动相融合,通过展示银联星光超市垃圾兑换物品、用废弃物制作艺术装置等情节,构建了 "环保行动 + 艺术表达+品牌理念" 的三重创意架构。

一系列操作下来,中国银联将品牌形象与环保公益紧密结合,展现了银联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使大众能够切实感受到银联在环保公益方面的实际行动和成果,上演了极具感染力的公益营销范式。



中国银联坚守公益初心

以长期主义书写社会责任答卷

随着公益成为品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做公益的品牌越来越多,但能坚持长期主义的却少之又少。

自成立以来,中国银联便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以长期主义视角深耕公益领域,构建起涵盖生态保护、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益体系,用持续行动诠释着金融企业的社会担当。

2019年,银联启动“诗歌POS机”公益项目,将山区儿童创作的诗歌印于POS单上,用户扫码支付即可助力艺术教育。五年来,该项目覆盖全国20余城市,为40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艺术课程,更推动银联诗歌POS机走向全球,让中国乡村儿童的才华被世界看见。



同年,银联响应袁隆平院士“拓荒人精神”号召,加入“中华拓荒人”计划,认领1000亩盐碱地,推出“一块造福中国”公益活动。用户支付1元即可获赠“海水稻福米”,款项全额用于盐碱地改良。这一项目不仅产出25亿笔绿色消费、带动近4万吨碳减排,更以金融力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图源:中国银联

2023年起,银联将目光投向三江源生态保护,联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发起“低头捡星光”行动。从建设“银联星光超市”实现垃圾回收积分兑换,到举办星光“马拉松”公益捡跑活动,再到推出公益艺术展用垃圾创作艺术装置,银联构建起“捡拾-回收-创作-传播”的环保闭环。

在教育领域,银联持续投入“小鸡快跑”精准扶贫项目,截至2018年已捐赠7406只鸡苗,帮扶150家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并搭建销售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同时,银联为西藏、四川等贫困地区儿童捐款捐物,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银联的长期主义公益实践,展现着“商业向善”的深层逻辑:从短期捐赠到可持续模式构建,从单一项目到生态体系打造,从物质帮扶到精神赋能。这种战略定力不仅让公益行动产生深远社会影响,更推动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

作者 | 艾德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