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是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患者人数已超过5500万,且以每年1000万例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3秒就有一人确诊。与此同时,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可逆风险因素,在中国影响着约2.45亿人,发病率仍在持续攀升。长期以来,血压与痴呆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一项最新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突破性发现。
关键研究:降压治疗可降低痴呆风险
2025年4月21日,中国医科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all-cause dementia in people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an open-label,blinded-endpoint,cluster-randomized trial "的3期临床研究论文。该研究覆盖超过3万名中国高血压患者,结果首次证实: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全因痴呆的发生风险,为痴呆预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
研究设计与发现
这项集群随机试验采用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设计,将未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和常规管理组。经过长期随访,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低于140/90 mmHg)的患者,其痴呆发病率明显低于血压未受控的群体。具体数据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痴呆风险可下降约15%,这一关联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尤为显著。
机制探讨:血压与脑健康的联系
高血压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大脑健康:
血管损伤: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硬化,减少脑血流灌注,引发血管性痴呆。
淀粉样蛋白沉积:动物模型显示,高血压可能加速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炎症与氧化应激:血压升高促进脑血管炎症反应,加剧神经元损伤。
该研究提示,早期降压治疗或能阻断上述病理过程,从而保护认知功能。
公共卫生意义
全球约80%的痴呆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而中国作为高血压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此项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经济与社会效益:痴呆症的年均治疗费用高达数万元,降压治疗作为低成本干预手段,可大幅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预防窗口:高血压的早期筛查与管理或成为痴呆一级预防的关键环节。
专家呼吁
论文通讯作者强调:“高血压是可控的危险因素,这项研究为‘降压即防痴’提供了最高等级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将血压监测纳入中老年常规认知健康评估。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痴呆防治已成为全球健康优先事项。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血压管理与认知保护之间的证据空白,更提示我们:控制血压不仅是护心之举,更是健脑之策。未来,推广规范化降压治疗、提高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或将成为遏制痴呆浪潮的重要突破口。
(注:文中具体数据以原论文及WHO公开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