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到物业管理的问题,相信有不少的网友心里面都有一大堆的话要说,自己花了百万才上楼,本想着本应该作为服务配套的物业公司,能够提供入住后的高品质服务,但发现入住前和入住后一段时间以后,物业管理的“变脸”搞到大家有点措手不及,收物业费跟准时,晚点就催,但到了真正有事需要物业公司进行处理的时候,响应的处理的速度真的是比谁还要慢,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物业公司向业主收的物业管理,具体是什么样的标准,收了以后又是怎么使用的,一直都不够公开和透明。还有可能存在乱收的情况。
4月27号,人民日报发文,首次提到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物业管理的问题,但这次却罕见的用到了“乱象”二字,要知道这样的词对于日报来说,真的是极少用到,可见现在的物业管理的问题究竟是多么乱七八糟。在人民日报长篇的报道当中,提到了四川成都从2024年以来,就开始针对物业管理的问题进行整改的,为什么要整改呢?
因为在2023年的时候,当地就发生过多起物业管理公司合谋当地城乡房地产管理局的相关人员,存在串标,内定物业公司,收费不明确等多个问题。物业公司和物业中介,在收到物业费以后就被安排内定的城管局人员回扣,查明了几年间的返点超过千万。这真的是一个足够离谱的数字,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返点的好处费,最后也是从广大的业主口袋里面掏出来的!
收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每个月交的物业费,究竟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了,用了多少,怎么用了,估计也没有多少业主知道,有些物业公司没有公开具体的数据,有公开的也是做了手脚的,很难让大家都信服。怎么办呢,成都有的小区就是采取了一种叫做建机制的做法,就是有一个系统上面可以查询到物业公司收到的所有的物业费,而具体用在哪里,每个业主都可以通过登录这个系统查询,每一次的支出用在什么地方都一清二楚,有问题的直接可以找物业核对,处理不了的,当地的街道和住房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介入处理,确保业主们的权益。
为什么物业管理现在那么混乱,很多时候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管理,这里面大家最最关注的是物业管理费的去向的问题,是不是有些费用本来不应该收的,或者收的不应该那么多的,这里面真的不能只凭物业管理公司单方面定价。因为物业公司是给大家做服务的,而不是管业主的,现实的情况,在很多地方,物业公司的权限比业主还要大,好像成了大家的上级一样,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物业管理的整治真的是要好好做一做了啊!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