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家和豆子结缘,还是因为小时候那碗饭桌上的四季豆炖肉。那种绵软的口感混着点肉香,每次一端上桌,大人小孩都眼睛一亮。现在长大了,才慢慢发现,随着年纪的变化、孩子成长、老人健康,立夏前后家里对各种“补蛋白、健免疫”的要求变得特别在意。逛菜市场时,看着新鲜豆角、黄豆、蚕豆“霸屏”,我也开始琢磨:豆类到底是不是“被低估的食养宝藏”?
对,说起来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到春末夏初,豆子的价格悄悄涨了点,但依然是日常餐桌最划算的“优质蛋白担当”。尤其现在物价一直在涨,肉蛋奶都贵得“肉疼”,豆类可是真正的平民王者,无论是炖菜、煮汤、凉拌还是做点心,都能随心搭出新意。我还和菜市场老板聊过,豆类虽说不太上台面,但老一辈都懂其中含金量,说白了,豆子不上火、易消化,孩子老人都适合,天天换花样也不腻。
说干就干,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三种非常适合立夏前补蛋白、强免疫的好豆——蚕豆、黄豆、青豆。无论你家是“小吃货”还是“大龄长辈”,都能Get到实用妙招~
蚕豆:春夏限定,鲜嫩到飞起
说起蚕豆,真的是立夏前菜市场里的“限定款”。小时候我觉得它长得怪,剥起来麻烦——现在才懂,那份费工的仪式感,正是生活的小确幸。尤其老家在江南的朋友,每到四月末、五月初,家里大人都会成箱买回新鲜蚕豆,剥壳、焯水,做一锅“咸肉蚕豆饭”,那叫一个香!
蚕豆本身含有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又不像红肉那样油腻难消化,对胃肠脆弱的老人小孩特别友善。春天容易上火、免疫力容易掉线的时候,蚕豆一点不上火,还能清爽解腻,真的是餐桌C位。
要说价格,这几年蚕豆真的是“看天吃饭”,早春稍微有点贵,但等大批量上市,菜市场那叫一个亲民,比牛羊肉划算太多了。去年试过买网购剥好壳的速冻蚕豆,懒人必备,但说实话还真不如菜市场现剥的口感饱满、豆香更鲜。
至于吃法,我个人强推爆炒蚕豆和蚕豆糕:炒的时候一定要大火快炒,别炒老了,才能保留青豆本来的甜度;想做点心,剁成泥加点糯米粉,甜甜的也适合孩子。有时候也会煮点蘸辣酱,配白粥下饭特别舒服~
小窍门是:买蚕豆看颜色要青绿、外皮紧实,别买那种发黄、软蔫的;买回家尽快吃,鲜味正当时。懒得剥壳?抓紧收割一下“重劳动的乐趣”,全家一起剥才有烟火气呀!
黄豆:补蛋白界老大哥,做法百变
说到豆类不能不夸夸咱家常黄豆,妥妥的家族C位——蛋白高、性价比逆天,还能千变万化当主角。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吃黄豆炖猪蹄,软烂酥糯,拌饭拌面都行。等自己成家了,又爱上了自制豆浆、煮卤味、打豆腐脑,简单不过就是多泡几小时,清水一煮,鲜味全出来。
其实黄豆的历史那可长了去——人类种植它已经有几千年。中国人“豆腐乳”脑筋拧成花,什么腐乳、酱油、豆腐干,几乎都是用它做的。现在打开朋友圈动不动能刷到“无糖豆浆养生”,其实就是吃腻牛奶鸡蛋的朋友开始回归豆本味!而且豆类蛋白含量和消化率都很高,一碗豆浆+一碗小粥,老人孩子吃得轻松又有饱腹感。
黄豆一斤价格几块钱,和肉蛋奶比起来绝对质优价廉。你家附近有老式粮油铺吗?我一般都挑散装、闻着有淡淡豆香的。袋装商品豆虽然方便,但有时候晒得不够足、空气感差,会有点霉味。
对了,有专题说“吃豆伤胃、脾虚不能多吃”,我和几位营养师朋友聊过,只要不过量(不超过每天一把干豆量),绝大多数人是能接受的。煮的时候多泡、水开再换一次,豆腥味和胀气都能缓解很多。
青豆:清新脆爽,蔬菜感小能手
青豆这玩意看着平平无奇,但也是我家日常备菜里的宝藏,尤其立夏前后,豆荚饱满嫩绿,比一般“干豆”有点不一样的蔬菜既视感。有人可能觉得青豆蛋白含量没黄豆高,其实一把煮熟青豆的蛋白比大多数绿叶蔬菜还要高,膳食纤维也给力,老人容易消化、孩子能补充营养,还提神抗疲劳。
讲真,青豆价格并不算贵,生鲜的要比冷冻的好太多。去年有次贪便宜买了超市特价冷冻青豆,解冻一看颜色暗淡,炒出来发蔫,跟刚摘下来的完全两码事……所以我现在豆荚都是当天买新鲜的,回家剥了直接下锅。多余的速冻青豆也可以用水焯一下,做个杂粮饭、青豆拌饭、或者混合杂炒,小朋友也挑不出毛病。
关于品牌,国内几个有名种豆基地的青豆味道确实好很多。现在有机青豆虽然贵点,但我觉得买点应季的,尝鲜一次就值当。个人还喜欢把青豆和胡萝卜、玉米粒一起炒,那小清新颜色和味儿真的超加分,好吃又好看。
豆类虽好,也别贪嘴,尤其小朋友和老年人,要慢慢加量,让肠胃慢慢适应。胆子大可以试试各种新吃法,比如蚕豆夹蛋饼、青豆烙饼、咸豆浆……反正我家现在一周三到四餐都会安排不同豆类换着花样来。
还有一点我观察得很有意思:吃豆举家齐动手,端菜上桌总觉得烟火气十足,那是一种慢生活的美好。比起外卖、速食,那份等待和参与的过程,有家的味道。
购买建议和小小期待
说到底,立夏前后这段时间,补蛋白、提免疫,多吃豆类真的实惠又健康。我的建议是:挑豆要新鲜、颜色亮、无霉点,价格不一定非追高级有机,主要还是看产地和存储时间;烹饪时泡透、煮软,多换做法,相信你家孩子和老人都会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