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仪征发布,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激烈碰撞的当下,“90后”姑娘赵宏鸣用双手托起家乡茶香。
作为绿杨春茶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她以匠心传承古老技艺,用创新思维叩响时代大门,演绎着独特的双面人生。
出生于茶香四溢的月塘镇捺山村,赵宏鸣的童年在悠悠茶韵中度过。
儿时,她跟着父母穿梭茶树间采摘嫩芽,目睹母亲炒茶时被热锅烫出的水泡,那时的她只将茶叶季视为茶农谋生的关键时期。
随着年岁增长,她才真正读懂绿杨春茶的分量 —— 这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扬州引以为傲的特色名片。
如今,她在单位上班的同时,依然坚守着对制茶技艺的传承。
“一方面是受我父母的影响熏陶,他们想让我传承家里的茶叶生意,我自己呢也想把我们家乡的茶文化发扬光大,绿杨春茶不仅是我们仪征的名茶,也是扬州的特色名片。”赵宏鸣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后,为精进技艺,赵宏鸣拜入扬州市绿杨春茶非遗传承人豆美门下。
每到春季焙茶期,结束一天工作后,她就赶往制茶工作间,重复采摘、杀青、理条等工序。
140° - 160° 的高温锅灶,让她双手布满水泡,但她从未退缩,反复练习最难把控的 “杀青” 环节。
“因为绿杨春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前期的话杀青温度也特别高,我的手上面烫出水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觉得既然我做了这个事情,苦也吃了,我想把它坚持下去。”赵宏鸣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大量实操,她逐渐精准掌握温度与时间,2023 年获评仪征市绿杨春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并在扬州市绿杨春茶第四届手工制茶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凭借扎实技艺,赵宏鸣还加入了 “绿杨春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
在团队协作下,她参与制作的绿杨春茶分别于 2016 年、2022 年斩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和第二十届 “陆羽杯” 一等奖。
面对众多荣誉,她思考的是如何让传统茶产业在现代市场中突围。
“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流量至关重要。要把握好流量密码,我们才能将绿杨春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还有公益价值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绿杨春茶的魅力。”赵宏鸣思索道。
于是,赵宏鸣开启了 “双线作战” 模式:
制茶上,她坚持手工炒制,从摊凉时的薄厚均匀,到辉干时的火候把控,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推广上,她积极破圈,携绿杨春茶亮相杭州茶博会,联动江苏卫视、新华网国际端等主流媒体,还计划通过抖音直播展示制茶全过程,以创新方式让传统名茶走向大众视野。
“接下来在传承绿杨春茶的道路上面,我将秉持着守正创新的理念,既要坚守传统,保留手工制茶的精髓,确保绿杨春茶的品质和特色,又要勇于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出新的制茶方法和营销模式,让绿杨春茶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赵宏鸣认为,传承绿杨春茶,既要做好茶,更要讲好茶故事。
她走访老茶农,查阅古籍资料,挖掘绿杨春茶的千年历史。
面对机械制茶的冲击,她始终坚定地认为,手工制茶的每一次翻炒、每一次揉捻,都是人与茶的对话,这份匠心是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
茶田间的青涩少女,到非遗传承路上的坚定行者,从单位里的忙碌身影,到直播间里的活力主播,赵宏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她的坚守与创新,正让绿杨春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