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近日宣布,计划大幅扩充其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的战斗机部署规模。此举位于朝鲜半岛非军事区以南约80公里处,战略意义重大,标志着美国在印太地区军事部署的重新调整。
具体而言,至今年十月,第七航空队将在乌山基地增设第二个“超级中队”,新增31架F-16C/D战隼战斗机。此次扩编将使该基地战斗机数量激增155%,从现有20架增至51架。同时,约一千名人员将从群山空军基地调往乌山,旨在提升该地区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下的战备状态和作战效能。
此次扩兵被视为成功试点计划的延伸,既彰显了美国对韩国盟友的坚定承诺,也旨在应对朝鲜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所构成的复杂威胁。
当前,印太地区正经历一场复杂的军事战略博弈。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和挑衅性言论持续加剧半岛紧张局势,而中国在南海地区不断增强的海军实力及其对台湾的强硬立场亦引发了美国盟友的担忧。
将F-16战斗机集中部署于乌山,这一美韩空中作战的关键枢纽,不仅是对平壤强硬姿态的回应,更是向北京传递的更广泛的战略信号,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向莫斯科,后者正通过在该地区的联合军演加深与中国的军事联系。
乌山基地靠近非军事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前沿阵地,但其战略作用已超越朝鲜半岛,成为美国从日本延伸至关岛的基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乌山空军基地力量的整合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升在瞬息万变的战区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F-16C/D“战隼”战斗机:重新部署的核心战力
作为此次重新部署行动的核心力量,F-16C/D“战隼”战斗机是一款用途广泛的多用途平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役以来,一直是美国空军的重要支柱。该机型由通用动力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采用单引擎布局,以其卓越的敏捷性、灵活的任务适应性及经济的运营成本而著称。
C/D型“战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相较于早期型号,其主要升级体现在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进的雷达系统以及显著增强的武器挂载能力等方面。该机型配备通用电气F110-GE-129发动机,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作战半径约为550英里,使其能够胜任从夺取制空权到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广泛任务。
诸多部队的F-16C/D的AN/APG-68雷达已升级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配置,即使在复杂的对抗环境中,也能提供卓越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该战斗机能够携带多种弹药,包括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以及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系列等精确制导炸弹。
尽管服役年代较久,但通过持续的升级改造,F-16仍是一款极具威力的空中平台。现代化的F-16配备了改进的电子战系统、头盔显示器以及与最新型精确武器的兼容性。
F-16C/D的多功能性使其能够出色地完成诸如拦截朝鲜飞机,以及在潜在冲突中支援地面部队等一系列任务。相较于F-35“闪电II”等新型隐身平台,F-16在隐身性能方面存在不足,但其运营成本更低,可靠性也久经考验。
对于无需隐身性能的任务,例如在非军事区执行巡逻任务或参与联合军事演习,F-16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选择。其在乌山的部署也与韩国本土KF-16机队形成互补。这些KF-16机队是韩国自主升级的型号,同样配备了AESA雷达,并能够部署“金牛座”KEPD 350巡航导弹等先进弹药。
F16C/D的部署,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为了深入探究 F-16 在该地区的实际作用,将其与潜在对手的战机进行对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朝鲜空军目前主要依靠苏联时期研发的老旧战机,如 MiG - 29 和 MiG - 21。这些战机在性能上与具备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 F-16 相比,差距明显。
就拿朝鲜空军最具战斗力的米格- 29 来说,它的雷达探测射程有限,并且不具备现代化 F-16 所拥有的电子战能力,在空战对抗中处于劣势。
然而,中国空军的实力则为 F-16 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了歼 - 10C 这款多用途战斗机,它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和 PL-15 远程导弹;还有源自俄罗斯 Su-30 的攻击战斗机歼-16。
在性能方面,歼-10C在机动性和航空电子设备水平上与 F-16 不相上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空军在战机数量上占据优势,并且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 20 的机队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完全不用担心美国在乌山基地部署的F16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