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日是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年版)指出: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带状疱疹会给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带来哪些严重危害?哪些人更需要接种疫苗?接种有什么禁忌证?……近日,在“健康中国家 疫苗护万家”主题科普采访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徐国焱、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云,围绕成人预防接种相关问题答疑解惑

-Part.1-

慢性病人群

尤要提防带状疱疹

积极预防是关键

带状疱疹属于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大多数成人体内都潜伏着该病毒。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使得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在体内再次被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因疱疹多发在腰部,俗称“缠腰龙”“蛇盘疮”“蛇缠腰”“生蛇”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徐国焱指出,50岁以上是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因为在中老年人群中,多病共存(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的情况十分普遍。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常见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科医学科主任徐国焱

发病症状: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表现为刀割、电击、针刺等。痛起来难以忍受,吃饭的时候痛,睡觉的时候痛,连呼吸的时候都痛。慢性疾病叠加带状疱疹的剧烈神经痛,患者往往非常痛苦,极易引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不良健康结局。

徐国焱说,在临床上有不少这样病例,如一名心功能原本稳定的患者,得了带状疱疹后因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及频繁水肿,还出现了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病情。还有一名高血压患者,带状疱疹长在头皮上,虽然恢复得不错,但之后血压一直波动很大,跟带状疱疹引起的睡眠不好、情绪紧张都有关系。

“可见,带状疱疹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都不容小觑,尤其对慢性病人群而言更是如此。” 徐国焱说。

“远离带状疱疹之痛,积极预防是关键。”徐国焱强调,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比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健康睡眠,这些都构成了新健康基石。除了生活方式的管理,接种疫苗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Part.2-

社区疫苗接种服务升级

主动“出击”守护老年健康

针对很多人关心的带状疱疹疫苗应该在何时接种?哪些人可以接种?有什么接种禁忌等问题,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云指出,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云

“像我们社区服务的人群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9%,老龄化程度较高。这部分中老年人往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很多人甚至不止患有一种疾病,存在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情况。”黄晓云坦言,提到疫苗接种,儿童及其家长通常较为关注,但成人疫苗接种还未受到足够重视。


“我年纪大了还需要打吗?”“该怎么打、去哪打?”黄晓云说,这是社区医生最常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对于慢性病患者,他们还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会适合接种,是否需要做特别准备。另外,由于信息化程度提升,不少老年人对接种流程不熟悉,比如是否需要预约、是否要先找全科医生开单等,这也容易造成犹豫。

近年来,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协同防线,将疫苗接种服务与慢性病随访、日常诊疗相结合,推动中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展了积极探索,通过多措并举来打破公众对疫苗的疑虑,提升疫苗接种的信心和意愿。

黄晓云主任介绍,中心将疫苗接种纳入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为中老年人提供接种咨询与指导。同时,建立了“成人疫苗处方”机制,由全科医生评估并开具接种处方,前移防控关口,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针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生也会引导其前往接种门诊,实现预防与治疗的双轨管理。

此外,该中心还设立疫苗集中接待日和周末门诊,家庭医生提供评估、登记、预约等一体化服务;通过讲座、社交媒体宣传和门诊主动问诊提升居民接种意愿;并探索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评估和预约等柔性服务,切实提高疫苗可及性与接种率。


林雅 许凊(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