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前后共持续了43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火炮密集度远超二战。那时的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但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着不屈的信念与勇敢无畏的精神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上甘岭成为了美军的噩梦。
战后,志愿军战士打扫战场时在美军阵地发现了许多罐头。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即便是举全国之力支援,但给前线战士提供的最好食物也仅是炒面。再加上美军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破坏,导致前线补给非常困难。因此最初看到罐头的志愿军战士非常高兴。但很快他们的笑容就消失了,原来罐头盒中装的并不是罐头,而是粪便。
美军这种行为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大规模疾病传播。美军的军事素质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按说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志愿军也对美军的行为非常不解,后来审讯俘虏时,专门询问了这个问题,美军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竟然说要怪就怪张桃芳。那么,张桃芳究竟是何人?美军如此离谱的行为又与张桃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931年7月4日,张桃芳出生于江苏兴化的一户普通农家。那时的中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普通民众在这种压迫下苦苦求生,张家也不例外。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到半年,就将战火燃遍了半个中国。面对外来侵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抵抗,6岁的张桃芳也参加了儿童团。
家人虽然担心张桃芳的安全,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坚定地选择了支持,爷爷为此还将自己珍藏的一把清朝老火铳送给了他。由于时间久远,又缺乏保养,这把火铳一开就冒烟,铁沙漫天飞。尽管如此,张桃芳还是爱不释手,每次出门站岗都会带着这把火铳。一有时间就到山上练习枪法。在一日复一日的练习下,他的枪法越发精进,无论是空中翱翔的飞鸟,还是地上奔逃的兔子,张桃芳都能精准地击中目标。
1941年2月20日上午,兴化沦陷,人们被迫生活在杀戮的恐怖阴影中。此时的张桃芳已经是少先队长,看着同胞被欺辱,杀害,他心中恨意滔天,迫切的想要参军报仇。然而由于年龄限制,张桃芳先后三次报名参军都被拒绝。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未能穿上军装抗击日寇成为了张桃芳心中永远的遗憾。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再次点燃了张桃芳心中参军的梦想。张桃芳又一次报名参军,这一次他入选了。1951年3月,张桃芳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24军72师214团3营8连的一名通讯员。在国内经过一年的训练后,于1952年9月入朝。根据上级命令,张桃芳所属部队负责驻守元山。
刚入朝鲜,张桃芳就受到了巨大打击。之前在家乡时,他被称为神枪手,但在部队的一次打靶测试中,他竟然连续三次脱靶,惹得战友们嘲笑连连。其实之所以会如此,与张桃芳所用的枪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志愿军的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枪支都是缴获而来,历史悠久。
张桃芳所用的M1944式莫辛纳甘步骑枪就是如此,自面世以来已过50年,一些零部件都已损坏,既没有瞄准镜,枪管还很短,后坐力还大,与他之前所用的火铳完全不同。然而面对失败,张桃芳却越挫越勇,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狙击手,用事实打脸那些嘲笑他的人。为此,他开始了刻苦地练习,几乎将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枪法上。
但最初,张桃芳的努力并未获得惊人的回报,他的射击成绩依然平平。志愿军在战场上面对的是由美英等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他们的单兵素质极高,实力不容小觑。没有一个精湛的枪法,连自保都做不到,更别谈击毙敌人。领导考虑再三,将张桃芳调到了炊事班。即便如此,也未能打倒张桃芳,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成为狙击手的信念。此后的张桃芳训练更加刻苦,在胳膊上绑沙袋练习臂力,盯着煤油灯练习注意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桃芳在1953初的一次测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惊呆了众人。不久,张桃芳就因为枪法准被选入了狙击小队。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与美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美军依仗充足的弹药储备,经常对我阵地进行饱和式炮火打击。我军由于武器、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劣势,无法展开有效回击。在此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了打小歼灭战的思想,冷枪冷炮运动就此兴起。
1953年1月11日,24军接替了15军的防区,驻守上甘岭。张桃芳连队接到的命令是坚守597.9高地7号阵地,这也是黄继光牺牲的地方。踏上英雄生前战斗的土地,让张桃芳上阵杀敌的意愿达到了顶峰。然而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张桃芳就因紧张失败了,不但没有击中敌人,还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张桃芳因此有点沮丧,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和前辈学习。第二次张桃芳就顺利完成了任务,此后的张桃芳便越战越勇,曾在一天之内连续狙杀了3名美军炮兵观察员,张桃芳的传奇开始在上甘岭上演。
张桃芳是单人行动,隐蔽性强,机动性高,每次都能在敌人发现之前转换地方。如此,敌人就成为了移动的活靶子,发现不了张桃芳的踪迹的敌人只能四处逃窜。久而久之,张桃芳给美军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们不敢将头露出战壕,甚至躲在战壕里方便,于是出现了许多装满粪便的罐头盒。
从1953年1月29日参加狙击小组开始,到5月25日结束,张桃芳共消耗弹药442发,击毙敌人214名,是击毙敌人最多的志愿军狙击手。1954年回国后,张桃芳又参加了飞行员培训,是我国第一代歼击战斗机飞行员,在新的赛道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