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459篇文章


前言

无痛胃肠镜检查作为现代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因其舒适性高、耐受性好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术后患者受镇静/麻醉药物残余作用、检查后虚弱状态及胃肠道准备影响,常伴随反应能力下降、平衡功能减弱等短期风险,使得跌倒成为术后24小时内需高度警惕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术后跌倒不仅可能造成外伤、延迟康复,甚至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诊疗体验与健康结局。

为切实保障患者术后安全,降低跌倒相关风险,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经验及患者安全管理规范,系统梳理无痛胃肠镜术后跌倒的高危因素、预防策略及应急处理等。内容涵盖多个关键环节,旨在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实用的行动指引。

接下来就由我们来守护您的安全---无痛胃肠镜检查您应该了解的事之——麻醉后防跌倒篇。

一、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指突然发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导致个体摔倒在地面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跌倒包括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以及同一平面的跌倒。需要注意的是,跌倒不包括因瘫痪、癫痫发作或外界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


二、发生跌倒的危害有哪些?

1. 身体伤害

如骨折、脑出血、不同程度的创伤等。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风险尤其高,常见的有髋部骨折、腕部骨折等。

2. 心理影响

跌倒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再次跌倒,从而减少活动,影响生活质量。

3. 功能下降

由于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进一步影响身体功能。

4. 住院风险增加

跌倒后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增加医疗负担。

5. 死亡风险

跌倒是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跌倒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内脏破裂等危及生命的伤害。



三、无痛胃肠镜术后跌倒风险的来源

1. 药物影响

无痛胃肠镜术中使用的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出现头晕、嗜睡、反应迟钝等情况。

2. 体位性低血压

术后患者从卧位到站立位时,由于药物作用和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眼花,增加跌倒风险。

3. 身体虚弱

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紧张、不适等,导致身体消耗较大,术后身体虚弱,容易乏力、摔倒。

4. 胃肠道反应

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增加跌倒风险。

5. 环境因素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前往观察室或病房,如果走廊、病房地面湿滑、有杂物,或者光线不足,也会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四、如何预防无痛胃肠镜术后的跌倒?

1. 术后观察

术后在观察室或病房内休息,等待药物作用消退,意识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协助下床

患者下床时,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先坐起片刻,无头晕等不适后再缓慢站立。掌握起床时三部曲:即3个30秒。平躺睁眼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起身,因体位性低血压引发头晕。


3. 提供安全环境

确保病房、走廊等环境整洁、干燥,无杂物和积水。

在患者活动区域安装扶手,方便患者抓握。

4. 穿着合适的鞋子

患者应穿着防滑、舒适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鞋底光滑的鞋子。


5. 使用辅助器具

对于身体虚弱或平衡能力差的患者,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6. 加强宣教

1)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跌倒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告知术后24小时内需家属或陪护人员全程陪同,避免患者单独行动。术后当天避免登高、弯腰取物或剧烈活动,减少跌倒风险。24小时内不得骑车、开车、以及高空作业、签署文件等工作(避免镇静药残留的影响)。


2)逐步恢复饮食:胃肠镜检查结束2小时内应避免饮水和进食,避免咽部麻醉药仍在起作用,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或发生吸入性肺炎,术后2小时可先少量饮温水,无不适后再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引发低血糖或胃肠不适。

3)注意药物影响:若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镇静类药物,需遵医嘱调整剂量,警惕药物叠加效应导致的头晕或乏力。

4)老年人:70岁以上患者因肌肉力量减弱、反应迟缓,术后跌倒风险更高,需延长观察时间并加强陪护。

5)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需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波动过大诱发晕厥。

五、跌倒后的应急处理及自救?

1.勿强行起身

若跌倒,先评估是否受伤,避免移动疑似骨折部位,及时呼叫医护人员或家属。

2.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头晕、剧烈疼痛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排查脑出血、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3.五步自救法

第一步:顺势倒下,不要挣扎;迅速弯曲,降低重心;避免头面部着地;

第二步:尽可能的寻求帮助,可以通过大声呼喊,打电话,敲打房门、地板等物品发出声音求助;

第三步:使自己变为俯卧位;

第四步:充分休息,尽量移动到有椅子的地方,以椅子为支撑,慢慢站起来;

第五步: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检查伤情,告知家人。


总结

预防麻醉后跌倒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安全意识,改善环境,加强锻炼,正确用药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要特别注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作者:麻醉科 游珊 胡兰兰

排版:手麻供科护士长 沈俞萍

审校:麻醉科 吴品雯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麻醉科(疼痛科)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麻醉科(疼痛科)是集临床麻醉、疼痛诊疗、急救复苏、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围术期平台科室。作为闵行区特色专科,科室秉承“安全为先、精准护航、舒适为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复旦大学医学平台优势,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个性化的麻醉和疼痛诊疗服务。科室现有医师3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12人,高级职称占比36%,硕博人才比例超80%。科室主任兼学科带头人陆智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曾或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3届常委,上海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等学术任职,是《中华麻醉学杂志》等专业杂志编委。科室年完成麻醉量逾32000例,复杂危重手术占比超15%,连续10年上海市麻醉专业质量控制同级医院第一,医疗业务量及技术水平居同级医院前列。近年来,科室全力发展“舒适化医疗“,构建“术前-术中-术后”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术前多学科联合评估(MDT),术中个体化精准麻醉、术后联合多模式镇痛推进患者快速术后康复(ERAS)。科室作为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徐州医科大学等多家医学院校规培、实习医师教学工作,开展各类媒介的科普活动。2025年再次获得闵行区特色学科建设支持。

麻醉科: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170号住院楼三楼、急诊楼三楼

疼痛科门诊: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170号门诊三楼E区63号、65号诊室

时间: 周一到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麻醉评估门诊:

地点: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170号门诊三楼E区64号诊室

时间: 周一到周六 (8:00-12:00、13:30-17:00)

本文作者:麻疼日志副主编,胡兰兰副主任护师。上海市闵行区劳模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第五届左英护理奖,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2020年参加武汉新冠肺炎救治,现任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麻醉科护士长。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