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律条文跃出课本化身情景剧,当普法课堂变成趣味十足的演练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在南阳市第五小学精彩上演。日前,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市第五小学,以“法护成长 共筑平安校园”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普法、情景模拟与座谈调研,为师生们送上一份满载校园安全与法律知识的法治“大礼包”。

沉浸式普法,让法律“活”起来

“我不怕你!取外号是欺凌行为,我要告诉老师!”随着稚嫩却坚定的呐喊声响起,校园欺凌情景剧在五小的礼堂拉开帷幕。学生们化身“小戏骨”,将语言侮辱、肢体冲突等真实场景搬上舞台,紧张的剧情引得台下师生屏息观看。检察官随即以案释法:“同学们,这些看似玩笑的侮辱性外号,在法律层面可能构成欺凌,严重时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除了精彩的情景剧,《反对校园暴力——守护阳光校园》法治课同样吸睛。检察官巧妙运用法治视频、趣味问答,带着学生们开展“三步脱险法”模拟演练。“遇到危险,要大声拒绝、快速撤离、及时寻求帮助!”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反复实践,兴奋地分享感受:“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是能保护我们的‘魔法盾牌’!”

精准化调研,聆听成长的声音

“校园里哪个角落让你感到不安?”“如果遭遇欺凌,你会怎么做?”活动现场,一份份匿名调查问卷悄然传递,成为检察官倾听学生心声的“秘密通道”。通过这份精心设计的问卷,不仅能评估校园安全现状,还能检验普法效果。

此外,检察官们还走进校园监控室、心理咨询室,与各年级教师代表围坐畅谈,深入探讨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这次调研就像一面镜子,帮我们照出了安全管理的盲区!”教师代表感慨道。

长效化守护,编织法治安全网

“我们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酷的观望者!不当沉默的被害者!”在激昂的集体宣誓声中,全体学生郑重地在《拒绝校园欺凌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许下守护校园文明的庄严承诺。与此同时,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学校园欺凌防治指南》发放到学生手中,清晰的欺凌识别图、实用的应对策略、生动的法律图解,为学生们撑起一把权益保护伞。

此外,该院三项长效举措同步启动:“法治副校长信箱”将成为学生们倾诉烦恼的“秘密基地”;《校园欺凌防治指南》明确“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的标准化流程;“检校家护苗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司法机关主动向前一步。”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让法治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阳光。(图/张婷)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