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痛风上身,如今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这不,32岁的小和就不幸“中招”,和读本君分享了他那堪称“跌宕起伏”的痛风经历。
五六年前,小和在单位体检时,第一次查出尿酸偏高,有引发痛风的风险。但因当时对“痛风”毫无概念,只觉得身体无症状,他便没当回事。虽然更加注意饮食,但偶尔聚餐还是会吃海鲜、喝酒,运动也断断续续。
到了2024年,小和因尿酸高首次引发结石,因发现及时且症状轻微,就医后通过多喝水和调整饮食缓解了症状,“当时我有侥幸心理,想着年轻,痛风估计不会找上我”。
这还不算完!
2025年年初,小和的右脚大脚趾突发肿痛,一天后自行好转,以为只是疲劳所致,也没太放在心上。直到4月中旬,小和的痛风再次发作,来势汹汹:疼痛从脚趾蔓延到整个脚掌,持续十余天,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小和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医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痛风,开了消炎镇痛药和降尿酸药物,他的症状才逐渐缓解。
“一直觉得痛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结果自己痛风以后,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都有痛风。”小和说,自从痛风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啥事都要先想一下“会不会引发痛风”。
无独有偶。28岁的小姚也饱受痛风折磨,“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痛风也是。两年前痛风突然发作,当时脚掌疼得我怀疑人生。这两年,我在饮食、作息上还算小心,可痛风还是时不时来‘骚扰’我,想摆脱痛风真的不容易。”
为何痛风对年轻人“情有独钟”,频频找上门呢?带着这个疑问,读本君联系丽江市人民医院一探究竟。
4月27日,在丽江市人民医院疼痛科,该科室主任和星光在忙着接诊病人,“从门诊接诊情况来看,痛风患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每天不低于5人因痛风来诊,一半以上是年轻人,我接触过的痛风患者年龄最小的是13岁。”
为何痛风的年轻患者增多?和星光分析,这和饮食结构、高原环境、饮酒习惯、运动作息习惯等因素有关。年轻的痛风患者,有的是上班族,为了赶工作经常熬夜加班,饮食毫无节制;有的是学生,仗着自己年轻,肆意挥霍健康。大家可能觉得痛风离自己很远,可没想到,不良的生活习惯已经悄悄把痛风“请”到了身边。
“很多人从早到晚吃不停,上顿吃了还没消化完,接着又进食(包括零食),整个消化系统都累坏了,没有饥饿的机会。要知道,在饥饿状态下,身体会分泌一些特殊的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可是降低尿酸、血脂、血糖的‘小能手’,能维持体内嘌呤、尿酸的进出平衡。长时间饱肚子,体内嘌呤尿酸只进不出,蓄积过快,加速了痛风年轻化的进程。”
同时,饮食运动和作息习惯的不规律打破内分泌平衡后,会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使身体本身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减弱,出现亚健康、生病的状态,还会改变精神状态,出现焦虑抑郁、再到实质脏器损害等一系列反应。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治疗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但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还不太明确。更让人着急的是,部分患者对高尿酸和痛风发作认识不足,影响了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太依赖药物,一旦尿酸降下来又反弹,就慌了神,没了治疗信心。其实大家要相信身体的自愈能力,在遵医嘱的同时,顺应季节变化,规律进食、运动、作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抗痛风。”
痛风一旦发作,那滋味可不好受,关节红肿热痛只是“开胃小菜”,后续还有一系列麻烦事儿。
和星光表示,高尿酸患者突然出现足第一跖趾、踝、足背、膝等单关节红、肿、热、痛,应考虑痛风的可能,长期反复发作可逐渐累及上肢关节,可伴有痛风石形成。
痛风患者除了出现关节疼痛以外,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还会引起关节软骨、骨质、肾脏以及血管壁等急慢性炎症损伤,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特别是尿酸盐在肾内大量沉积,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在医院里,和星光就见过不少因为痛风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年轻患者。“有些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在脊椎小关节,出现反复的胸、腰背痛,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检查出病因,耽误治疗,降低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痛风危害这么多,那我们该怎么远离它呢?和星光给大家以下建议:
调整饮食结构很关键。不用完全忌口,但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像海鲜、动物内脏、啤酒这些,偶尔吃一点没关系,可别贪多。
每顿饭前,不妨让肚子饿15分钟以上再吃饭,这样能调动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消耗体内多余的尿酸和嘌呤。零食能少吃就少吃,别让肚子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运动是个好帮手。别总是宅在家里,出去跑跑步、打打球,让身体动起来。运动不仅能促进尿酸排泄,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不过,运动也要适量,别一开始就太猛,把自己累得够呛。
作息规律也不能忘。早睡早起,别熬夜。晚上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好好睡觉,让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保持正常。
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读本君提醒大家要把健康放在心上,可别放飞自我,胡吃海喝、熬夜狂欢。一定要规律进食、运动、作息,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