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充分展示新时代公安青年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民辅警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青白江公安特推出【五四“青”警说】专题,邀您一起见证青春力量!


黄 典

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3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城厢派出所民警。

01

从代码到哨音的初体验

毕业后,我进过互联网大厂,在键盘上敲出美妙的代码音符,也走上过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挥洒青春和汗水。2023年,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让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初入警队,现实与想象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作为非警校出身的“跨界”民警,为快速适应工作,我经历了为期三天的摩托车驾驶特训,在同事帮助下掌握了基础勤务技能。记得初次骑行执勤时,因操作不熟练发生侧滑,还收到群众热心的帮扶。


从写字楼到交通岗亭,工作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让我一时有些无措。回想起第一次被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称呼为“警察叔叔”时,我感到十分尴尬,也有些迷茫。那时的我,常常在心中问自己,我是否能够适应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职责,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直到,人生第一个“110警察节”那天......


02

数字基因融入藏蓝使命

那天在红阳路高速路口执勤,两个小女孩害羞又犹豫地走到我面前,轻轻说了句:“叔叔节日快乐!您辛苦了!”没等我回应,她们已笑着跑开。这份意外的祝福,让我第一次真切触摸到警徽承载的荣耀。

悄然间,许多变化在发生:曾经笨重的警用摩托,如今载着我丈量辖区时竟生出几分默契;面对问路群众,我的回答从“前面左转”变成了“您走过第三个路灯右拐就能看见”。就连青白江的街道也变得鲜活起来,经过成都国际铁路港时,常向问路的外地司机介绍:“每天有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集装箱里装着我们‘中国智造’的底气。”从交警岗亭到派出所值班室,每个岗位都在教我读懂这座城市。


闲暇时,我还会思考怎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能不能开发一套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实时车流量和人流量动态调整红绿灯状态和读秒;能不能开发一套视频分析系统,实时识别并动态跟踪嫌疑人;有没有更便捷的纸质文档数字化方式......以前觉得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现在的工作没什么联系,后来才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当年敲代码熬过的夜,如今都化作了追查嫌疑人的轨迹分析技巧;被甲方反复修改方案的经历,反而练就了调解纠纷时的耐心。


回顾自己的从警路,虽有过迷茫和失落,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我坚信,随着科技的进步,警务工作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而我愿意成为这场变革的一份子,努力探索科技与警务的融合之路。

主编 | 张毅妮

审核 | 付彪

责任编辑 | 刘斯可 李庆

动动小手点个赞和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