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作为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共卫生的核心议题,其风险因子的快速识别与精准监控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中,食品体系面临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超标、致病微生物、新型污染物及加工过程副产物等多元风险因子的动态威胁。传统检测技术因操作复杂、时效性低、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食品产业标准化、智能化与全程可控的需求。近年来,材料科学、传感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实时-原位-智能化”的快速检测体系,为突破传统检测方法在复杂基质适应性及实时监测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供了多重创新路径,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与动态监管研究的发展。

尽管快速检测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但该领域应用仍面临多维挑战。如:新兴食品和新型污染物的风险识别和追踪空白、复杂基质中痕量危害物识别的灵敏度不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中风险因子动态监测的缺失、检测数据模型的智能解析性滞后、快检设备现场应用及产业化转化的壁垒、快检方法的认可度与行业需求的障碍等。

《食品科学》开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专栏,旨在汇集前沿研究进展,聚焦快检技术载体、机制和方法的创新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研究创新与产业实践转化,为精准检测和监控、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本刊诚邀北京工商大学刘慧琳教授河北农业大学王向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顾颖副教授为专栏特邀主编,指导专栏选题策划、把关论文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组约高质量研究性论文和能体现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性、观点评论性综述论文。欢迎投稿!


论文提交

提交网址:https://www.spkx.net.cn

请在投稿系统备注栏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投稿截止时间:2025年8月30日;

预计发表时间:2026年1月。

论文评审

至少两位同行专家评审,初审约3天,外审约1个月,终审录用的稿件约2周后在采编系统网站和知网预发表(Online)。

《食品科学》简介

EI、Scopus、FSTA、CAB Abstracts、CSCD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中文领军期刊)资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发表专栏论文的益处

绿色快速审稿通道,优先发表,新媒体矩阵及时宣传,可以提前获得更高关注度和被引用频次;专栏荟萃同一主题研究成果,使您从多角度、多专家观点中受益。

特邀主编


‍‍‍‍刘慧琳 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

刘慧琳,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访问学者。入选国家优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及控制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支持计划等项目,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ESI热点论文3 篇和高被引论文8 篇,论文总引用4000余次,H因子37。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特等奖等。


王向红 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王向红,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食品安全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长期致力于食品中危害因子多元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聚焦抗体、核酸适配体、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分子识别机理,构建定量分析、信号放大及可视化快速识别等多场景、多形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解决方案。近年来,主持及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四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1 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3 项,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75 篇,EI收录21 篇。


顾颖 副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顾颖,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控制技术。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委员、云南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专家、云南省科技副总、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昆明市第一届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Food Safety and Health》编委等。近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1 项。近5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 项。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