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1年的一天夜里,一场惆怅的雨,悄然降临在孤寂的夜,滴滴答答,敲打着那个无眠的人的心扉。

这一场雨,每一滴都是无法说尽的哀愁,每一滴都像是那个无眠的人落下的眼泪,诉说着无尽的相思与别离。



而那雨声,仿佛在低吟浅唱,将一段尘封的记忆唤醒,让那在寒夜里无眠的人感受到无限刺骨的凉意。

而那个听雨的人,就是有着“诗王”之称的大唐诗人白居易,他看着无尽的雨,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个他一生最牵挂的人。

而这个他一生最牵挂的人给他的思念,就像这永远都下不完的雨,把他淋在不能抽身的回忆中,于是他便写出了一首比《钗头凤》还凄美的唐诗,这首诗就是《夜雨》: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在我的胸膛,深深地埋藏着一份思念,在这份思念中,我永远牵挂着一个最难舍的人,但那无情的千山万水,却把我们隔得远远的。

而那千山万水所阻隔的,不仅仅是我心中那永远牵挂的人,还有那无尽的情思。这样的情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尽管天长日久,却是难以磨灭。

尤其是在这样的雨夜,秋风虽然未到,风雨却是凄冷无比,它们吹进空寂的屋内,使得孤零零的我心中生寒。

身处于红尘俗世中,我不曾学过一丝一毫的佛法僧道,这叫我如何能够忘记这永远的往昔深情?

在这一首凄美无比的诗中,令“诗王”白居易念念不忘,甚至是思念入骨的人,便是其初恋情人湘灵。

白居易与湘灵相识于乱世之中。那时的大唐,在安史之乱后,藩镇之间的战乱便时有发生,白居易的家乡亦是征战不断。

为了躲避家乡的战乱,11岁的白居易便随母迁徙至徐州符离,也就是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做官的地方。

在这里,白居易与邻家的女孩湘灵偶遇了。湘灵与白居易大约相差两三岁。她活泼伶俐,模样很是惹人怜爱。



随着岁月的流逝,湘灵渐渐地由当初的懵懂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纯情少女,而白居易也由当初的稚嫩顽童成长为温文尔雅的翩翩少年。

此时,十五岁的湘灵犹如枝头含苞待放的花朵,娇羞动人。而十九岁的白居易也长得像山一样,厚实的肩膀已能担起世间的风风雨雨。

此时的两个少男少女,心理上逐渐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甚至慢慢地产生了一种在恋人之间才会产生的那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纯净如雪,不染尘世的一粒尘埃。

因为这种感觉,湘灵常常伴着曼妙的乐声,以一种羞涩的情愫翩翩起舞,用最美的舞姿表达了她心里的爱慕之情。

而白居易也用他那充满着温热的笔,为湘灵写下了许多诗词,这些诗词字字都将白居易对她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坦露无遗。其中的一首便是《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而这种朦胧的爱恋,真的是无比的甜蜜,无比的惬意。然而,晴朗的天空总是隐藏着乌云与惊雷,平静的海面总是暗藏着波澜与凶险。

公元798年,为了能够踏上仕途,更为了能够从窘困的生活当中挣脱出来,二十七岁的白居易不得不前往江南的叔父处。

第一次离别,这让白居易与湘灵难舍难分。为此,白居易在他的旅途中写下了款款深情的三首诗,其中最令人感动的一首便是《长相思》: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这即是说:“人们常说一个有愿望的人,如果其心至真至诚,那么他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而我,就是那个至真至诚的人,我愿化作远方的兽,步步与你肩并肩;我愿化成那深山的树,枝枝皆与你相交连。”

然而,自此一别后,白居易与湘灵的爱纵然情深似海,他们今生今世所有的缘却已所剩无几。



公元800年,白居易高中进士,回到符离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间,白居易极尽诚恳地请求母亲让其与湘灵结婚,但嫌湘灵出身低微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让白居易万般痛苦,心如刀割。但面对母亲的阻挠,他却无能为力,只得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家。

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做了校书郎,需将家眷迁至长安。这一次,白居易铁了心要与湘灵结婚。

但由于门不当户不对,母亲再一次无情地拒绝了,无论白居易怎样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甚至连见一面都不让,这让白居易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刺了千百次。

此后,白居易8年都未曾与湘灵见过一面,而为了惩罚母亲的无理干涉,白居易也一直不结婚,并写下了许多怀念湘灵的诗。

眼看儿子不愿结婚,37岁那年,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才不得不在别人的介绍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但尽管结了婚,可白居易仍然还是无法忘记他一生最爱的湘灵。他还因此而写下了无数思念湘灵的诗。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途中,他与杨夫人居然一同遇见了漂泊他乡的湘灵父女,他忍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

此时的白居易,已是满脸沧桑的中年人了,而湘灵也已40有余,并且一直尚未结婚。看到如此情形,白居易悲从中来,含泪写下了《逢旧》一诗。其诗如下: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从此以后,白居易的很多诗词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湘灵的影子,尤其是在其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中,那个被人记住一千多年的琵琶女,更是像极了湘灵。

300多年后,与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高度相似的一幕,再一次出现在宋朝的陆游和唐婉的身上。

但在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中,如果唐婉能够为陆游生下一儿半女的话,那么陆游与唐婉便可以是人间最幸福的一对。



而白居易与湘灵却只有开始,却连婚姻的门槛都无法迈进。他们因为门第不同,出身不同,地位不同,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因此,陆游和唐婉至少有了爱情与婚姻,而白居易与湘灵却自始至终都只能偷偷的相恋,甚至是遥遥相望,最终是各自流落一方。

所以在白居易的这首《夜雨》中,他与湘灵的遭遇显得比陆游和唐婉的遭遇要惨淡和凄美得多。

而白居易也用他那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他最凄美的爱恋,让千年后的我们读了,也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