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个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焦虑成为许多青少年常态化的情绪,而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焦虑,如何给予有效的支持与理解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当孩子表现出焦虑情绪时,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他们或许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孩子的焦虑,比如加重学业负担,希望通过成绩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孩子的焦虑可能并不单单来自学业,而是与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与同龄人关系的困惑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身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孩子在表达焦虑时,常常并不善于使用语言,他们可能通过情绪的波动、行为的改变来传达内心的痛楚。这时候,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疑虑。表达并不一定需要直截了当地说出焦虑的来源,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希望有人理解他们的挣扎。
能够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是帮助他们走出焦虑的重要一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感受到压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建立在不同代际的理解上,父母的期望可能与孩子的愿望存在差异。当父母能够更加理解孩子所面临的社交挑战,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们的焦虑感通常会有所缓解。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参与集体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
除了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同样重要。焦虑常常由对未知的恐惧引起,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未知,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加从容。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设置小目标,通过阶段性的小成功来增强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中,孩子可以制定每日学习计划,通过任务完成感来减少对成绩的焦虑。适时的心理引导,通过简单的放松训练和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压力时,学会自我调节,从而更好地应对焦虑。
一些孩子在焦虑的海洋中挣扎,可能还需要更专业的心理支持。此时,父母不应羞于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而是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表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为孩子提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而父母也能借此机会,学习更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样重要的是,父母本身也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情绪。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不安时,孩子会感受到这种紧张气氛,从而加剧他们的焦虑感。父母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这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交媒体也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带来的焦虑感也是不容小觑的。青少年可能因为社交媒体上所看到的完美与成功,而产生自卑和焦虑。家长在这方面同样要多加留意,适时展开对话,帮助孩子认识到社交媒体表象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差距,引导他们学会合理使用这些工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焦虑的确让许多青少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它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通过倾听、沟通、情感支持、心理辅导和应对策略的建立,父母能够成为孩子走出焦虑的坚强后盾。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这种成长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