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辞絮舞,夏启荷新。4月25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火热举行。来自司法实务、法学理论等领域的法官、专家与上外师生共聚一堂,围绕司法实务与学术前沿议题,展开“实务-学术”对话。
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启动会现场
4月25日上午,系列巡讲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报告厅正式启动。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绍“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项目和巡讲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海斌主持活动。
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陆卫民,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陈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海事及海商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金晓峰,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何云出席活动。
陆卫民、李岩松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巡讲”活动
现场,陆卫民、李岩松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巡讲”活动,为协同开展法治人才培养的务实行动,深化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新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双一流”高校,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举世瞩目,培养的人才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同样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作为国内最早培养“法律+外语”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的高校法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视野宽、专业强、外语精、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此次巡讲,正是上海法院践行“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对前期院校合作成果的进一步深化。
宣传展板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启动活动后,4位实务专家分别聚焦各自深耕领域,结合审判实践中的丰富案例,为师生们带来了内容详实、干货满满的授课。
陆卫民
《从学院到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官的职责使命、职业素养与成长路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陆卫民现场授课
此次“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陆卫民首讲。陆卫民深耕司法实践领域多年,亲自参与并见证了近年来的多项重大改革工作,拥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本场讲座由张海斌主持。
“推动法院与高校一起努力,更好承担起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授课中,陆卫民结合实践案例,首先明确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职责使命。“要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定分止争的价值追求,牢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陆卫民结合实际,深入阐释了新时代法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出“政治素质是立身之本,业务素质是成事之基,道德素质是履职之要,综合素质是卓越之需”。就“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成长路径”这一学生们最关切的问题,陆卫民从当前法院干警队伍概况、法官工作内容等方面分别答疑解惑,为同学们未来在法院的成长路径规划打好基础。
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闫卫军表示,此次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活动,对该院师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陆卫民副院长的授课把法学院教学的内容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呈现出来,既生动也很深刻。作为法律从业者,需要确保在知识上没有盲点,在职业伦理上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希望同学们在法律职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陈昌
《新公司法下债权人保护与公司自治的平衡》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
陈昌现场授课
第二讲主讲人是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陈昌。陈昌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和理论研究工作,审判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参与和主持过多项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本场讲座由张海斌主持。
“法律修改的背后蕴含着价值博弈逻辑,本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修订)》(以下简称新公司法)的修订本质上是债权人保护与公司自治两种价值之间的再平衡。”授课伊始,陈昌以新公司法修订内容为脉络,系统阐述了新公司法修订中的制度重构与价值博弈,分析了立法者如何通过“强化保护机制”与“拓展自治空间”的双轨策略,既回应市场信用风险加剧的现实需求,又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授课过程中,他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围绕重点条款的规则变革、司法应用、疑难问题,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新公司法下债权人保护的制度创新与司法适用。“司法实践中没有永恒的平衡公式,只有动态的价值权衡。”司法裁量是平衡的艺术,法官在审判实务中既要通过规则之治筑牢债权人保护的防线,又要为公司自治保留必要的呼吸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金晓峰
《以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海事及海商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
金晓峰现场授课
第三讲主讲人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海事及海商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金晓峰。作为审判业务专家,金晓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涉外领域立法精神,以及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涉外司法效能,进行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及相关理论研究作分享。本场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伟臣主持。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做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金晓峰结合自己多年的司法实践感悟,从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开始谈起,通过梳理涉外法律适用的规则体系,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下涉外商事海事审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提出了自己关于依法积极行使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管辖权、丰富和充实对外工作法律“工具箱”、以“同球共济”的理念推进司法互信与协作三方面的思考。
何云
《国际法在涉外审判中的运用》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
何云现场授课
第四讲主讲人是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何云。作为上海国际商事审判的“领军者”之一,何云一直深耕审判一线,用司法案例生动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的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本场讲座由王伟臣主持。
“我们平常所学的国际法如何通过审判工作中的鲜活案例来展现?法官面对这些复杂的案件又是如何去准确适用国际法作出裁判呢?”何云通过案例提问的方式与现场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并为大家分享了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宣判的“首案”背后的故事,随后结合涉外案件中的管辖权问题、涉外民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国际司法协助三方面讲述了自己对于国际法运用的司法实践感悟,并向大家展示了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的宣传片。
“法官审理案件如何在坚持法理正义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争取大众的朴素认同?”
“‘人工智能’对法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尤其是进入法院工作有何影响?”
“对于新公司法出台之前的纠纷,法院应当如何平衡债权人和原股东之间的利益?”
授课中的理论阐述与生动案例让在场同学们意犹未尽、深受启发。互动环节提问踊跃,专家们则逐一为大家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听课现场
听听讲课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沈费卓然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级本科生
优秀法官成长发展的路线图
陆卫民副院长的讲座以独特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洞见,为我拓展了全新的认知维度。陆卫民副院长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深度解析了法官的职责使命和道德素养,以及法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成长路径和重要意义。法官的价值,绝非简单的判决书写者,而是社会纠纷的智慧化解者。真正卓越的法官,必然躬身贴近群众,反映社会现实。这场讲座让身处校园环境中的我看到了优秀法官成长发展的路线图。未来,我也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与实践接轨,了解社会现状、群众需求,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田芳铭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级本科生
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正义的存在
陆卫民副院长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讲座中对法官的职责使命、职业素养和成长路径的深刻见解,以及生动的案例,让我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实践细节中,对法律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法官的使命不仅是作出公正裁判,更要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正义的存在。通过细致审理、倾听诉求,法官需要确保每一份判决都传递出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这些想从事法官职业的学生,要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努力精通法律法规,在未来才能真正维护司法公信力。未来,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在成为优秀涉外法律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法治建设的征途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谭雅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级本科生
理解公司商事争议解决的底层逻辑
陈昌院长的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法律规范背后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尤其是如何实现债权人保护、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利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新公司法通过股东出资加速到期、横向法人人格否认等制度,构建了债权人保护机制。讲座中不少公司法裁判规则让我意识到,公司法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规范的记忆,更要理解公司商事争议解决的底层逻辑。作为法科学生,我需要更好的从实务角度理解公司法,在案例研习中体会不同制度适用之间的边界。未来,我将以更广的视角学习公司法,在股东权利与保护债权人救济的制度张力中探寻实现公司正义的路径。
何欢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级法律硕士
法治层面的‘涉外无小事’
听完今天的两场讲座,我受益匪浅。金晓峰庭长由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现代化,到如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由理论到实务,生动展现了法律“工具箱”,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法治层面的“涉外无小事”。何云庭长则以案例引入,一步步地带领我们剖析涉外审判中的制度衔接与实务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国际法视域的多元性。两位庭长的讲座理论与实践衔接、司法与国际规则融合。作为未来的法律人,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应当多加了解司法和涉外法治的前沿动态,以成为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而努力。
来源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杨程、董佳艺、郁玥
摄影:方君仪、张翼翔、孙晋望、上外供图
责任编辑:胡明冬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