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北京全市31.6万台电梯将实现“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紧随其后,“五一”节假日期间,将在全市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开展“一台一码”智慧监管。

4月2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深化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两周年建设“成绩单”,并介绍了未来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与北京市政府共同签署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共建协议,试验区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按照协议,试验区围绕准入、监管、执法、服务等领域推进市场监管业务数字化转型。

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实现“一照通查”

“成绩单”显示,北京市在全国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目前已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在全国率先实现境外自然人“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即可全程网上办理登记注册,外资企业开办从2至3个月压缩到最快当天办结。

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e窗通平台、电子税务局等3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均支持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认证登录,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截至目前,电子营业执照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焦万一介绍,北京市已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截至目前,已有230万户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经营主体八成以上。

接下来还将不断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支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所需信息免填写、纸质材料免提交,实现“一照通办”;持续丰富电子营业执照集成服务功能,归集了登记注册、经营项目、公示公告、监管和司法协助4类14种信息,应用“企业码”创新加载集成展示查询功能,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登记许可信息公示公信作用,方便经营主体随时随地查询和展示,实现“一照通查”。

此外,持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创新应用,打造全国首个支持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的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支持经营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在线注册、登录、电子签章、文件加解密等全流程招投标操作和跨地域电子投标,实现政府采购招投标“网上办、跨省通、无介质、零成本”,提升企业跨省参与政府采购便利度。目前。累计3.1万家企业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开展政府采购业务30余万次。

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在创新监管工作模式方面,推动全市49个监管部门广泛应用数据比对、远程检查、企业自主提交材料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以科技手段赋能高效精准监管,将现场检查转变为“不见面”“非接触”式监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成效明显。

自2024年7月1日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丁侃介绍,北京市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执法人员“扫码报到”后要向企业出示“检查码”,企业通过扫码即可获取本次检查的检查人员、检查对象、检查事项和检查标准等信息,确保执法公开、透明。通过“扫码检查”对检查人员的重复扰企检查以及过度检查进行提示,避免企业短时间内被政府部门多次、重复检查。同时,接受企业监督。“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

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工作,强化行政检查计划任务统筹和过程管理,严格控制专项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限,依托信息化系统强化对计划任务执行过程监督,切实增强行政检查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减轻企业负担。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据该局科技处处长张海京表示,聚焦风险防控,加快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领域穿透式监管工作体系。将构建支撑全息画像、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的经营主体数字标签体系,并形成主体多维分析图谱,实现快捷查询调取经营主体信息、准确定位监管服务对象;研究建立市场秩序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打通各环节信息壁垒,实现e窗通、市局事中监管系统、市综合监管系统、市平台经济综合监管服务系统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集成一体化穿透式监管平台,促进各业务环节形成统一完整的风险信息数据链,实现风险全流程闭环管理。

同时,打造更多穿透式数字化监管工具。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感知等新技术应用,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风险关键点控制,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等重点领域形成“数据支撑、风险驱动、高效协同”的全链条智慧化监管体系,有效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真正做到“少打扰企业,多解决问题”。

全市31.6万台电梯智慧监管全覆盖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大型企业总部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截至2025年3月,全市“无事不扰”企业数量达到23.1万,占全市企业总量的10.25%。

此外,开展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监管。2024年,北京市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问题的全年诉求量下降34.4%。本月底前将实现全市31.6万台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尤晓源介绍,居民扫描电梯内的二维码,可实时查看电梯的生产制造、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等涉及电梯安全的全方位信息,实时掌握家门口电梯的安全状况;“一梯一码”内嵌安全乘梯宣传视频,居民在候梯间隙可以查看学习电梯安全知识,了解突发情况紧急应对措施。居民在乘梯时如遇电梯困人等突发情况,可以扫码一键向使用单位、维保单位、119指挥中心报告,救援人员通过“一梯一码”上的数字编号可以精准定位电梯位置,并及时有效处置。

据介绍,在全面实施电梯“一梯一码”的同时,也在深入总结经验成效,逐步在锅炉、压力容器(气瓶)、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其他特种设备领域推广应用。“五一”节假日期间,全市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将实现“一台一码”智慧监管。

首批228家单位启动“涉企收费监测”试点

聚焦涉企乱收费、企业成本负担重的问题,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企业可在“京通”填报被收取费用信息,监管人员发现违法违规收费线索的,将转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处理。同时,在“京通”设立“涉企收费政策专区”,及时推送涉企收费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红利”。

据悉,2024年,北京市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收费单位向企业退还各类费用6565万元,惠及企业1万多户。

市场监管部门还提供“证照超期”提示服务。e窗通平台依据市场主体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发展状况,对许可备案、核准等不同的许可事项证书,提前进行证书到期短信提示,及时提醒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许可证照延续、换证等业务。自上线以来,已累计发送提醒短信约24.1万余条。从过去的“被动办理”变为“主动提示”,避免经营主体因证照过期失效而影响正常经营,有效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在优化提升服务维权方面,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12345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首次实现100%。据悉,今年将对北京市12345和全国12315热线诉求工单进行AI智能清洗,对诉求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预警,推动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牵 校对 赵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