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4月26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九天光影旅程,全球影人共聚于此,以影像之名连接心灵,讲述动人故事,传递思想温度,共同庆贺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与中国电影120周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北影节走过十五载岁月,以其日益突显的国际影响力,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银幕光芒穿越语言与国界,照亮时代前行之路。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影片报名,较去年1509部增长18.9%。其中,国外报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题材多元、风貌各异,勾勒出一幅丰富且多彩的当代全球电影图景。这些入围作品不仅代表着各国电影的创作高度,也传递出人类在光影世界中的共同情感与思索。
闭幕当晚,在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的引领下,陈冲、大卫·叶茨、倪妮、泰穆·尼基、文森特·佩雷斯、叶锦添七位“天坛奖”评委集体亮相。他们不仅见证了本届影展的专业与权威,更象征着中外电影人共同守望影像艺术的深情与承诺。而一段精心剪辑的入围影片巡礼短片,也在大屏幕上缓缓展开。
本届“天坛奖”评委会首先颁出的是评委会特别荣誉,获得者是影片《纳维》,这部讲述肯尼亚女孩勇于抗争、改变命运的影片令评委与观众印象深刻。导演文森特·佩雷斯、演员林志玲为最佳男配角奖颁奖,《好好的》中的海一天与《大风杀》中的耿乐共同获得此奖。演员倪萍、演员岳红宣布,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的是《音讯》中的玛拉·贝什泰利。
紧接着导演萨布、演员倪妮颁发最佳男主角奖,这一奖项由《最美小镇》中的皮埃尔·巴斯丁和本杰明·兰比罗特获得。演员唐国强、导演陈冲与演员刘晓庆,共同为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爱的暂停键》中的赫尔加·古莲颁奖。
导演姜文、演员葛优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爱的暂停键》颁奖。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导演大卫·叶茨与陈思诚共同揭晓最佳导演奖得主为《爱的暂停键》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最后,导演姜文、演员葛优联袂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爱的暂停键》颁奖,这是一部讲述夫妻结婚七年之后,逐一摊开、放大检视过去相处点滴,试图修复彼此裂痕的挪威电影,打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与观众,展现了电影跨文化共鸣的力量。
著名演员田华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在闭幕式的庄重时刻,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授予田华,以此向这位跨越新中国电影多个历史阶段的表演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电影诞生130年、中国电影迈入双甲子的历史节点上,田华的艺术人生,恰如一部承载时代记忆的银幕史诗。八十余年前,她从黄土地出发走上战场;七十多年前,她塑造了《白毛女》中家喻户晓的形象;六十多年前,她成为《党的女儿》中信仰坚定的化身。从烽火硝烟到新时代曙光,她以生命为尺,丈量艺术的宽度与深度;以银幕为舞台,用一部部作品镌刻人民记忆,传递温暖与信念。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获奖名单。
本届北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200余场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全行业影人、专业机构以及观众深度参与。今年恰逢中国与瑞士建交75周年,本届北影节特邀瑞士作为主宾国,以影像为媒深化文化互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与推广”表彰活动首次举办,更是历史上首次面向10家中外发行公司授予“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突出贡献”荣誉,助力中国电影加速“走出去”,迈向全球市场;“国际会客厅”汇聚众多国家及地区超300家影人影企,推出选片人授课与海外发行论坛两场活动,推动中外创作更深层次融合。
随着“天坛奖”各项荣誉的陆续揭晓,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光影篇章缓缓落下帷幕。回望九天盛会,这不仅是一场电影艺术的盛会,更是一场文明互鉴的对话。在这里,我们用电影叙述多元,回应时代;我们见证世界电影人在镜头语言中碰撞出灵感火花,也记录下中国电影人步履坚定、奋楫前行的身影。
电影永不落幕,热爱从未停歇。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始终凝聚全球电影力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世界声音,推动电影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持续前行,向着更加开放、多元与包容的全球电影愿景迈进。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