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云泽华 陈睿婷 覃伊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4月26日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再次践行了这句诺言。当世界电影走过 130 年,中国电影走过 120 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坐标上,北影节以全球视野与中国气派交织的电影盛宴“搭台唱戏”。

经典重登舞台,与年轻人重温光影岁月

“我们希望通过讲述青年戏曲人孟金福的成长过程,贴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这是我们在京剧题材影视剧上的探索和创新。”在大观楼举办的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纪念活动暨《云雀叫天录》见面会上,编剧王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初心。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正是在北京大观楼放映,《云雀叫天录》便取材于《定军山》主角谭鑫培的生平。诞生120年,中国电影又重返故地,重思故人。活动现场,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再现《定军山》经典桥段,以跨越120年的唱腔致敬先祖谭鑫培。

“经典”是本届北影节绕不开的主题。

今年的“北京展映”特别策划了“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安排《劳工之爱情》《盘丝洞》等早期国产电影的4K修复版放映,推出“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专题,在大观楼影院特别展映十部精选京剧电影。

更多致敬经典的温情一幕也在今年的电影节频繁上演。闭幕式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授予曾出演了《白毛女》《党的女儿》等多部经典影片的表演艺术家田华。五位曾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的表演艺术家——陶玉玲、金鑫、祝新运等齐聚一堂,共同向“老团长”田华致以最深情的敬礼。

经典电影重返荧幕,重回舞台,让年轻人与经典对话,北影节真正做到了让电影成为时间的礼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在“影像实验与时代想象”青年电影人论坛上说:“电影不仅只有评奖、不仅只有明星,它更加要回望自己内心深处,回望民族文化更深处的走向。”


4月26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闭幕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曹伟/摄

打破平台界限,电影新技术、新潮流走近大众

北影节期间,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亮相,整部剧集共由7个单元组成,不仅画风多元,还涵盖了科幻、历史、奇幻、荒诞喜剧等多种题材。

据介绍,北影节的AIGC单元收到了来自33个国家与地区的1502部参赛作品,相较去年实现两倍多的增长,参赛作品类型涵盖纪实、科幻、动画、实验影像等。北影节期间,AI未来电影研究院与智能玩具研发中心正式揭牌,10部院线AI动画电影和20部AI动画短片发布。

AI与电影艺术的结合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在北影节举办的“AI影视创作:是机遇还是陷阱”主题论坛上,围绕着AI对影视行业效率与创意的双重影响、AI创作的侵权风险等话题,业内人士展开讨论。

编剧张珂认为,使用AI要保持审慎,“现在使用AI的过程中,会出现‘AI幻觉’,需要人为去比对和筛选。更重要的是,构思阶段依赖AI可能会使自身创作动作变形,若追求更深刻的表达,仍需人类直面痛苦与孤独。”

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严明丹认为,AI的出现会给电影工业带来质的飞跃,扩大了电影工作、视效工作的半径。严明丹也期望,通过北影节搭建的平台,能够让电影人共同讨论AI对电影艺术的意义,寻找新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此外,更多新技术融入北影节之中。据悉,今年,北影节将AR单元、XR单元进一步扩展为“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汇聚了40余部先锋作品,包含VR、AR、MR、环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装置等多种技术形态,吸引了不少影迷和观众前来体验打卡。

助力年轻人“登台”,托举电影新力量

北影节也鼓励年轻人“上台”。

“现在很多青年导演在艺术创作与思想上都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导演董润年对本届创投项目中接触的青年导演赞不绝口。他认为,作为监制,更应该做的是鼓励青年导演怎么放开想象力,“怎么去更加毫无顾忌地把自己所有的才华挥洒出来”。

据介绍,创投单元入围10部作品,青年导演们聚焦“认真生活的一般人”,入围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外卖员、职场打工人、快车司机等群体的生存状态,用平视的镜头语言传递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力量。

今年首创的“BE SEEN中国青年演员光幕计划”聚焦实力青年演员的可持续发展。光幕计划演员报名开启后,组委会累计收到有效报名385份,其中90后的青年演员占比高达四分之三。作为北影节首个以演员为核心的活动项目,“光幕计划”为这些迷茫的青年演员提供了坚定的陪伴与系统化的指导,让青年演员在彼此看见的同时,更快速地走向行业和市场。

同时,“新影擎计划”“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等一系列帮扶计划与基金支持为年轻人的创作保驾护航。

想要“上台”的青年影人在北影节中寻找到更多可能。

“我目前手上还有一个剧本正在打磨。”坐在青年电影人论坛现场,从事影视后期工作的桑丹丹希望能吸取前辈们的经验,多多接触行业的新变动,她目前还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