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脂肪肝,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肥胖”“大腹便便”等关键词。然而,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体型偏瘦的人群,也会患上脂肪肝。这一现象颠覆了传统认知,揭示了一个隐藏的健康危机——“瘦型脂肪肝”。
那么,为何体重正常甚至偏瘦的人也会被脂肪肝盯上?如何科学防治?威海市中医院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李璇从中西医角度进行了深刻解读。
“从西医角度来讲,瘦人患上脂肪肝的主要核心诱因是代谢失衡。”李璇介绍,从营养失衡角度来说,如极端节食或素食会导致蛋白质缺乏,影响脂蛋白合成,脂肪无法正常转运,必需脂肪酸不足,导致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脂质代谢受阻。从代谢紊乱方面来讲,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等均可诱发脂肪肝。
此外,某些药物干扰肝脏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感染等也与脂肪肝形成相关。
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平时饮食无节制、喜甜食,前不久接受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腹部超声提示中度脂肪肝。
“这位患者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即便皮下脂肪少,但内脏脂肪堆积。”李璇说。在治疗过程中,该患者通过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每周3次抗阻训练+有氧运动,配合中药化痰祛瘀方,治疗3个月后,其脂肪肝程度减轻,血糖恢复正常。
李璇介绍,瘦人脂肪肝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单纯由热量过剩引起,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预防和治疗时,就需要采取更为个体化的方案。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需要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营养素。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2次抗阻训练。根据具体病情,可使用他汀类、二甲双胍等药物,以及保肝药。
每年体检要进行肝功能、血糖、血脂、腹部超声体检,高风险人群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从中医角度来说,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将其归于‘胁痛’‘痰浊’‘肝癖’等范畴。”李璇介绍,病因主要涉及肝脾失调、痰湿瘀阻,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型、痰湿瘀阻型、肝肾阴虚型。
在预防与调护上,强调情志调摄,避免压抑情绪;注意饮食宜忌,少食油腻、甜食、寒凉食物,多食用健脾食材;保持起居规律,避免熬夜;通过按揉三阴交穴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辨证论治时,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方剂,如逍遥散加减、二陈汤合膈下逐瘀汤等,同时推荐荷叶粥、山楂决明子茶等食疗方。
曾有一位25岁女性患者,身高165cm,体重45kg,因长期通过以水煮菜、黄瓜、西红柿当饭吃的极端节食减肥方式,体检时发现有轻度脂肪肝。李璇接诊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全谷物、绿叶蔬菜等,配合中药健脾益气方,2个月后复查脂肪肝消失,患者体重达到51kg。
“瘦人脂肪肝是会有早期信号的。”李璇说,如果出现食欲下降、右上腹隐痛、乏力、口苦、黄疸等,需及时就医。
李璇提醒,脂肪肝大多是生活方式病,无论胖瘦,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才是守护肝脏健康的根本。若确诊脂肪肝,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管理,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李璇
硕士研究生,威海市中医院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胆囊炎、胆结石及内科杂病等。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