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女儿国不仅仅是西游记里面才有,在现实社会之中同样存在。今天就来揭秘非洲“女儿国”,乌莫加村,他们这里已经有30年禁止男人进入的禁令!那他们是如何解决后代问题的?

今天一起来看看…



非洲“女儿国”乌莫加村的奇葩禁令

非洲的乌莫加村以女性为主,只有女人和孩子,没有成年男性。这个村子里面不允许男人出现,因此被戏称为“女人村”,周边地区也叫他们“女儿国”,因为这个特殊的禁令,乌莫加村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乌莫加的女性不仅养活自己和孩子,还建立了学校、医院和博物馆,支撑着整个村子的生存和运营。

她们肩负起许多男人无法胜任的工作,每个女人都有艰难的过去,但她们共同守护着这片净土,追求自由与解放。



作为村长的丽贝卡·洛洛索丽,是肯尼亚人,她非常坚信,女性应当挣脱男性的压迫,独立自主地生活。

同时村长因宣传这一理念而遭受暴力,最终逃离至桑布鲁地区,并在肯尼亚社会服务部的帮助下建立了乌莫加村。她的勇气吸引了多位受压迫的女性加入,村子从1990年到2015年已有50多名女性加入。

村里的女人们每天忙碌地制作手工艺品、带领游客参观,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虽然收入有限,但她们充实而满足。为了减轻重体力劳动,偶尔雇佣附近的男性,但这在男权社会中极为罕见。

乌莫加村的管理模式民主且公正,收入由村长按需分配,多余的用于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

虽然村里禁止男人出现,但是村长依然重视人口增长,那么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呢?女性可以自由“约会”,怀孕后回村,生下孩子后女孩留在村里,男孩则送回父亲处或由村里共同抚养。满18岁后,男孩离开村子,村内从未有成年男性常驻。



非洲女性的地位

非洲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她们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承担着最重的劳动,却常被忽视。在大多数地区仍然实行一夫多妻制,妻子往往被当作交换牲畜的物品,甚至按个头换算价值。丈夫对妻子有绝对的控制权,很多女性长期忍受家暴,甚至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

男性视女性为私有财产,主要功能是生育孩子和充当家庭中的劳动工具。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女性接受家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家暴导致大量死亡,男性却很少受到惩罚,女性和儿童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法律也无力干预。



非洲一些地区的原始习俗进一步压制女性,如童婚、割礼和家暴。许多女性从小就面临这些折磨,终其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割礼通常在女孩四到八岁时进行,极其残忍,且未消毒的工具增加感染风险。

在一些地区,女孩若不接受割礼将难以结婚,而她们的丈夫大多年纪比自己大得多。此外,父亲或丈夫去世后,女性还需接受“清洁者”的陪睡,这不仅侮辱女性尊严,还增加了她们患艾滋病的风险。

童婚也是常见现象,许多女孩在年轻时便陷入生育和健康的困境,甚至因此丧命。尽管如此,部分女性选择反抗命运,逃离压迫。



如何改变命运?

有压迫就有反抗,如今社会虽然许多陋习已被废除,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依然存在,尤其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女性地位仍未得到真正提高,像肯尼亚的桑布鲁地区就依然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

在这里,女性常遭受家暴,男人可以在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随意毒打妻子,甚至在怀孕和哺乳期也不例外。戴安娜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

她为丈夫生了三个孩子,却在哺乳期被丈夫毒打,差点丧命。忍无可忍的她趁丈夫醉酒逃到乌莫加村,得到了村长丽贝卡和其他女人的收留。她感慨,没了丈夫的日子,虽然艰难,却没有暴力,反而更加安心和满足。



玛丽的故事则不同。16岁时,她的父母为换取一头牛,试图把她嫁给80岁的老人。她誓死反抗,最终逃到乌莫加村,过上了自由的生活。现在,她能够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过得充实而幸福。

在乌莫加,许多年轻女孩也因家庭暴力和性侵犯逃离原生家庭。她们曾遭遇家庭的打击和社会的忽视,但在这里找到了新生。丽贝卡,亲眼目睹了这些不幸,决定创建一个避难所,帮助受苦的女性逃脱暴力,过上独立、自由的生活。

这些女性的目标很简单:争取自由和平等。她们通过宣传反对童婚、家暴和其他压迫女性的行为,激励周围的女性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们的努力标志着肯尼亚地区女权主义的觉醒,也是向男权主义的挑战。



乌莫加村的成立象征着非洲女性解放的曙光,成为了女性觉醒的象征。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这些女性的反抗必将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变革,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女性将不再受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资料:

《非洲有个禁止男性进入的“女儿国”》中国网

《村庄禁止男性进入,肯尼亚惊现“女儿国”》海外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