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子墨君
日期 | 2025年4月26日
最近,中国婚恋市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是男多女少,但相亲市场却成了“女儿国”。
在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的相亲角,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50,广州甚至出现了“男人免费,女人花钱”的相亲局。然而,即便这样,现场来了1000多个单身女性,男性却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来了几个,中途还找借口溜走了……
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适婚单身男性高达1.59亿。可为什么在婚恋市场上,每50个单身女性,才能匹配到一个单身男性?
最近有个概念很火,叫“男性去责任化”,意思是现在的男性不再愿意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开始逃离婚姻。但事实上,很多男性并非主动选择“躺平”,而是被畸形的婚恋市场吓退了。
1. 资本捧杀女性,贬低男性,婚恋市场门槛畸形
在今天的婚恋市场,女性的择偶标准被资本无限拔高,而男性的经济压力则被无限放大。
一个25岁、颜值尚可、身高1米6、月薪6000的本科女生,在婚恋市场上很容易被贴上“女神”的标签。而一个28岁、五官端正、身高1米75、月薪过万的本科男生,只要没有全款买房买车,很可能连婚恋市场的门槛都踏不进去。
去全国各地的相亲角看看,你会发现,“市区有房”只是女性的基本要求,而男性对另一半的经济条件往往没有太多要求。
即便两个人成功恋爱,后面还有520、女神节、情人节、七夕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些被资本精心包装的节日,让男性不得不一次次用金钱证明“爱意”。但凡在任何一个环节“吝啬”,都可能被贴上“不值得托付”的标签。
在资本的捧杀下,越来越多的女性相信“我天生就该被宠着”,而男性则被要求“必须无条件付出”。这样的婚恋市场,男人怎么敢靠近?
2. 自媒体激化男女对立,婚姻变成“生意”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媒体为了博眼球,不断制造男女对立。
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都能看到女性博主灌输的“毒鸡汤”——
“30万彩礼少一分都不行,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
“男人没钱就别结婚,别耽误女人!”
“房产证必须加名,彩礼嫁妆必须是婚前财产!”
这些言论让婚姻变成了一场精明的生意——还没结婚,就已经在算计离婚后的财产分割。
然而,现实是,年轻人光是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就已经掏空全家积蓄,如果还要拿出几十万彩礼,很可能直接负债结婚。
当爱情变成交易,婚姻变成算计,还有多少男人愿意入场?
3. 婚姻成本太高,爱情成了“奢侈品”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便年薪30万的大厂程序员,也不敢轻易踏入婚恋市场。
因为——
房子只是最低标准,而北上广一套房的首付,可能要不吃不喝攒好几年;
结婚后还有高昂的育儿成本,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把孩子养到17岁,全国平均成本53.8万,上海、北京、浙江更是高达101万、93.6万、85.5万。
虽然国家在推生育补贴、延长产假,但房价不降、彩礼不减、育儿成本不低,谁敢轻易结婚?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610.6万对,比2023年少了157.4万对,创下近40年新低。我们的社会正在加速进入“超单身时代”。
回归理性,婚姻不该是“单方面付出”
现在的单身女性,别再被资本捧杀和流量炒作带偏了方向。
追求幸福没有错,但幸福应该建立在门当户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用彩礼、车房和转账红包来衡量,更不是要求男性无底线单方面付出。
如果这些畸形的婚恋观不改变,未来只会有更多男性彻底逃离婚姻市场。
婚姻不是生意,爱情不该被明码标价。
—— END ——
(如果你认同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理性的声音。)
#婚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