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菜市场,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挑选春笋,手法那叫一个专业——先捏尖尖,再掂重量,然后还要闻一闻。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怎么挑,老奶奶神秘地笑了:“姑娘,立夏前的笋吃不到,再等一年啊!”
啊?真的假的?我一向对这种"时令说法"半信半疑,但回家翻了翻黄历,一看立夏就在五月初,确实快到了!突然有点小紧张,难道我一直忽略了什么美食宝藏?
连夜"恶补"了一番,才发现春天真的有几种"宝贝菜",过了这村可真就没这店了。作为一个从小被妈妈逼着"四季豆顿顿吃到烦"的南方人,我真是后知后觉…赶紧把这三种"立夏前必吃"的春日蔬菜分享给大家,咱们抓紧春天的尾巴,别跟我一样错过了又要懊悔一整年~
春笋:一夜长大的鲜嫩
春笋其实是竹子的幼芽,它的生长速度惊人,好的春笋一天能长30厘米!这么快的生长速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的细胞分裂极其旺盛,组织非常嫩,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会迅速老化。一根春笋从地下冒出来,到变得老硬不能吃,可能只有两三天时间。
更神奇的是,春笋挖出土后,里面的酶还在不停工作,会迅速产生苦涩物质。所以真正懂行的人,挖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剥壳下锅,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
说起价格,春笋真是"一日一价"。清明前的第一批春笋,在我们这能卖到50-60元一斤,简直是"黄金笋"啊!到了四月中下旬,价格能跌到10-20元。但过了立夏,剩下的多是老笋,价格虽然更便宜,但口感已经大打折扣了。
怎么挑选好春笋呢?我从表叔那儿学到几招:
看颜色:好的春笋外壳呈黄褐色,笋尖微微发紫
捏硬度:用手指掐笋尖处,有弹性但不过硬
闻气味:新鲜的有淡淡的清香,没有任何酸味
买回来的春笋怎么处理?我的小诀窍是:先把外皮剥掉两三层,然后放点小苏打在水里煮,这样能去除涩味,煮出来的笋又脆又甜。
最让我意外的是,各地的春笋价格差异巨大。我有次去杭州出差,当地的春笋才卖8块钱一斤,品质还特别好!问了老板才知道,杭州周边的山上有大片毛竹林,春笋根本不愁卖。而我们这儿全靠外地运来,所以身为内陆居民的我们,吃一口新鲜春笋真是要付"运费税"啊!
春笋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清炒,但我最爱的还是把它切成薄片,和五花肉一起炖,笋吸收了肉的鲜香,肉也带着笋的清甜,绝了!春笋和腊肉一起炒也是绝配,鲜香与烟熏的完美结合~
香椿:满院子的春天味道
说起香椿,我就想起外婆家院子里那棵老香椿树。每年清明前后,树上就会长出一簇簇嫩红的芽,远远看去像是树上开了红花。
记得小时候香椿遍地都是,几乎是"随手可摘"的野菜啊。后来打电话问妈妈,她说现在种植香椿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香椿生长周期短、保鲜难度大,自然就贵了。
不过,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香椿,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价格能差到30%。仔细对比后发现,超市的香椿整齐划一,没有任何虫眼,色泽也更鲜艳;而农贸市场的参差不齐,有时还能看到小虫子的痕迹。
这让我产生了怀疑:太完美的香椿是不是打了农药?抱着这个疑问,我特地跑去郊区的一个有机农场,和农场主聊了聊。他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完全不打药的香椿,大概有30%会被虫子啃食。如果你看到的香椿一点虫眼都没有,要么是精挑细选过的,要么就是…你懂的。”
难怪我妈常说:"宁愿吃虫子咬过的菜,也不吃虫子不敢咬的菜。"看来老人家的话有道理啊!
关于香椿的选购,有几点小窍门:
看颜色:新鲜的香椿呈紫红色,不会有发黑的现象
闻气味:正宗的香椿有特殊的香气,不会过于刺鼻
掐一下:嫩芽会很容易断,老了的会有韧性
香椿的季节性极强,立夏前后就会迅速老化,变得又苦又涩。我有一年五月中旬还想吃香椿,买回来后苦得简直难以下咽!店家说这已经是"二荚椿"了,错过了最佳时节。
香椿的吃法多种多样,最家常的就是香椿炒鸡蛋,但我个人最爱香椿拌豆腐。将香椿切碎,和嫩豆腐拌在一起,加点香油、盐和少许糖,那个鲜香简直无法形容!如果你觉得香椿味道太重,可以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冲洗,这样会温和许多。
有趣的是,北方人和南方人吃香椿的偏好完全不同。北方人喜欢香椿的浓郁感,而南方人则更喜欢淡一些的口味。我一个北京的朋友来我家做客,吃我焯过的香椿直摇头:"太淡了,没有灵魂啊!"而我去他家吃饭,那香椿的味道简直是"灵魂出窍"级别的强烈…
荠菜:最不起眼的春日精灵
荠菜,可能是这三种蔬菜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它没有春笋的高贵,也没有香椿的浓香,但在我心中,它却有着特殊的地位。
荠菜的价格一直很亲民,即使在城市里的高档超市,也不过20元左右一斤。但有趣的是,同样是荠菜,价格却可以相差十倍!最便宜的是农村自采的,几乎不要钱;稍贵一点的是农贸市场的散装荠菜,大概8-12元一斤;再贵一点的是超市里包装好的"有机荠菜",能卖到40-50元一斤!
这么大的价格差异是怎么来的?经过我的"深度调查",发现主要有三点:一是生长环境(野生、人工种植还是有机种植),二是清洗程度(农贸市场的往往带泥带根),三是包装成本(精美包装确实要多花钱)。
但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荠菜这种本就淳朴的野菜,并不需要多么精致的包装。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泥土气息"浓厚的,往往更加自然、更有风味。
如何挑选好荠菜?我的经验是:
看叶子:新鲜的荠菜叶子饱满有光泽,没有发黄的迹象
看根部:好的荠菜根部干净,没有过多的泥土
摸茎秆:嫩荠菜的茎很软,能轻易掐断
荠菜的保鲜期极短,买回家最好当天就用掉。如果实在来不及,可以用湿报纸包裹,放入冰箱保存,但也不要超过两天。
关于荠菜的做法,北方人喜欢包馄饨或饺子,南方人则喜欢做汤。我最爱的是荠菜鸡蛋汤,简单到只需要荠菜、鸡蛋和盐,但那种鲜美却是任何高档食材都无法比拟的。
有次我在家做了荠菜饺子招待朋友,他们吃完连连称赞,说这味道比外面餐厅的好多了。我得意地说:"那当然,我用的可是农贸市场最普通的荠菜!"朋友们惊讶不已,原来平价食材做出的美食,竟能胜过那些动辄上百元的餐厅菜品。
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据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我妈妈每到春天就会拿荠菜煮水喝,说是能"洗洗肠子"。虽然不知道科学依据是什么,但确实感觉喝了有排毒的效果呢!
回想起来,这三种春季蔬菜,承载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有许多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味道。在这个万物皆可速冻、反季节蔬菜随处可见的时代,依然坚持吃应季的食物,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立夏将至,春天的尾巴就要溜走了。这个周末,不妨去市场转转,带一束春笋、一把香椿、一把荠菜回家,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毕竟,这些滋味,如果错过了,真的要再等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