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为媒,七生七世情缘不灭。4月23日晚,大型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试演成功。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寮步镇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领导嘉宾,国内知名戏曲专家、粤剧界同仁、各大媒体记者以及高校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最是女儿香》宣传海报。

穿越七世,将莞香文化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交织呈现

作为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粤剧《最是女儿香》是广东粤剧院今年的重点创作剧目。

粤剧《最是女儿香》以“穿越七世”的宏大叙事结构,串联起先秦至现代的时空跨度,将莞香文化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交织呈现。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文华奖、梅花奖双料得主曾小敏与一级演员、实力派文武生黄春强领衔主演,并汇聚了舞美设计季乔、杨参,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阳东霖、化妆造型姚钥、阎飞翔,音乐设计陈挥之、形体设计姚晓明、多媒体设计王佳迪等十余位艺术家;同时联合广东粤剧院青年创作骨干梁妙翠、杨玉华、欧云滔、朱红星、朱建豪、冯嘉宁、陆伟豪等共同参与该剧的创作。

据介绍,该剧讲述的是一个为爱生死轮回,“追根寻缘”的故事。曾小敏饰演的莞儿和黄春强饰演的长庚是一对情侣,他们为践行彼此爱的誓言,以一串莞香吊坠为凭证,开始了他们生死轮回的千载追寻。经历了先素、西汉、大唐、北宋、明朝、民国至当代,地老天荒忠贞不渝。他们的命运选择,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迸发出美丽的爱情力量与伟大的人性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双情侣的爱情‘追根寻缘’故事,我们更希望完成一个文化历史的‘追根寻源’故事,实践我们对‘文化之源’的审视和思考。”导演张曼君表示,“我们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嵌入其中,展现千年历史的画卷,并由之寻找文化与人格生成的关系,寻求中华民族传统真善美的由来源起。其中,霍去病的征战、汉武帝的悲凉、马嵬坡的动荡、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市井、苏轼及黄庭坚的名士布道等,都将有机有趣有体量地增强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在民国特定的历史展现里,把寻找理想之光、信仰之光嵌入其中,引领和升腾莞香的象征意涵,在我看来,这才是此次创作最大的价值。”


曾小敏与黄春强的表演细腻入微。

舞台上,男女主角细腻入微的表演也成功让观众入戏。曾小敏以“圆、柔、稳”的传统身段融合现代形体的流动感,让先秦采香的灵动、西汉寻郎的悲怆、民国就义的坚毅层层递进;黄春强则以角色差异化塑造见功力,唐代乐工的清秀与沧桑、北宋文人的儒雅与垂暮、民国特工的隐忍皆入木三分。

作为广东粤剧院与东莞合作,推进“一城一剧一品牌”创作理念的最新成果。《最是女儿香》既是对岭南文化根源的深度探寻,亦通过“香”与“情”的意象交织,探讨文化传承与人性情感的永恒命题。张曼君导演实践“以变为传统”的创作理念,将粤剧的程式动作与当代都市审美需求深度融合,以“穿越剧式浪漫”重构叙事,将岭南文化符号转化为Z世代共鸣的“东方美学密码”。

舞台首次运用动态影像软屏,新兴科技与东方美学共生

《最是女儿香》的舞台设计十分吸睛。据介绍,舞台首次尝试运用动态影像软屏,通过控制运动轨迹,既能化作唐代窗棂、宋代汴河图景等具象符号,亦可退为一片虚焦的水墨留白,与演员的唱腔、身段形成情绪共振,构建出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空间。灯光设计则采用极简的黑白基调与动态光幕灯的结合,以象征性手法渲染“烟尘往事”的流动感,既保留戏曲的虚拟美学,又赋予现代科技诗意的表达。舞美设计师季乔表示:“传统戏曲讲究‘一桌二椅’的极简美学,我们用三块黑幕与软屏重构戏曲舞台‘出将’‘入相’的空间逻辑,用科技光影替代油灯,但‘虚实相生’的美学内核没变。”


粤剧《最是女儿香》的舞台运用了动态影像软屏。

由于剧情跨越了上千年,对七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设计、音乐设计乃至舞蹈设计的精准把握,足以证明剧组的匠心制作。从先秦曲裾到唐三彩襦裙,从汉代甲胄、宋代褙子、民国旗袍与军装到当代休闲装,《最是女儿香》以全新设计的服饰,编织出一幅华夏服饰文化长卷。除了服饰设计考究之外,该剧的音乐设计也很有心思。每个时代通过一件标志性乐器演绎同一主题,形成独特的“声音密码”——汉朝青铜号角、盛唐西域琵琶、宋朝古琴、现代钢琴……这种设计让观众无需台词,仅凭乐器音色就能感知时代的切换。


由于故事跨越千年,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设计、音乐设计乃至舞蹈设计的精准把握,足以证明剧组的匠心制作。

以宏大历史视野勾连情与史,是戏曲创新发展的突破性实践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对《最是女儿香》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部陶冶观众情操的戏,引导观众增长中华文化知识的戏,同时也是一部培养观众的文化人格的戏”。他肯定创作团队以“非典型戏剧”破局的勇气,认为其在题材选择与内涵深度上远超一般命题作文,虽仍需打磨风格统一性,但已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样本,应鼓励此类创作以推动戏曲事业新时代发展。

文旅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盛赞粤剧《最是女儿香》“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以轮回为主线跨越千年,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交织,通过‘香坠’道具强化传奇色彩,最终以民国革命情节升华主题,实现从儿女私情到民族大义的格局提升,充分展现了戏曲写人写心的艺术高度,为粤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他肯定张曼君导演对舞台节奏的把控,以极简舞台呈现复杂情感,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出“人物在网中挣扎”的意象,实现了传统戏曲程式美学与现代戏剧情感张力的创新融合;并指出,主演曾小敏兼具传统戏曲程式美学与现代戏剧情感张力,精准塑造人物,展现其表演的层次感、创新感及传统程式化表达的当代转化,为戏曲出圈提供真正钥匙。


曾小敏的表演兼具传统戏曲程式美学与现代戏剧情感张力。

《最是女儿香》除了获得专家的首肯之外,也引发了到场观演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制作精良,非常精彩!”就读影视专业的黄同学点赞道:“剧目构思新颖,兼具艺术性与知识性。舞台打破传统第四堵墙,融合古典婉约与现代动感,互动设计十分巧妙。”

小吴同学对莞香的细腻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这让我们深入领略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男女主跨越时空的爱情追寻,也诠释了爱情的美好与坚韧,更让我们深感共鸣。”

95后观众张萌则认为,该剧通过“莞儿”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奉献,其“从儿女私情到民族大义”的成长脉络,与当代年轻人对“个体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思考形成共鸣。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通讯员 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 薛才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