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无贵贱,人心有高低;腕间存道义,谈笑品茶香。钟表茶馆,讲述表友自己的故事,我是老面。
腕表世界最真实的声音不是品牌的广告,媒体的宣传稿,或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测评;最真实的声音是来自表友们发自内心的评论。
在2019年和表友聊表时,我曾言:机械表还有十年的好日子。几位表友认为这话太悲观了,机械表的生命力盎然,还会有更好的明天。现在十年过半,在众多大品牌“竭泽而渔”式的营销和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腕表品牌的日子过得如何,表友们有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未来会怎样呢?
图片来自网络
高级制表正在民主化(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一文发表后,苏总对今后几年的腕表业进行了预判,我很赞同:
CW这个新产品一出来的时候,就感觉要变天,2025-2030发展趋势大致看法如下:
一,腕表无脑增长的时代结束了,该消费的大佬已经消费过了,90后后和00后没什么钱,也没有对机械表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大品牌迫切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二,对于大品牌而言,除了头部几个品牌,大部分都会缩减产能,价格维持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并且寻求去经销商化,维持更大利润。定位越高端的,这种趋势会越明显。
三,小众品牌本身不是重资产,很灵活,对市场温度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腕表设计上,这些品牌可以去探索,去外卷,蚕食大品牌的市场。逼迫大品牌去做其实很难实现的调整、转型。未来几年,像CW的品牌会越来越多,国内国外都一样,没有及时调整,就只能被淘汰。
横空出世的北落师门mark1
老面:看到一篇文章中描写当下的文字:曾经欲望满满的时代结束了;社会进入到不再需要用品牌(名表,包包,首饰。。。)来证明自己的时代。
一然表友的表达深刻且犀利:cw这几年进步确实非常明显,给人感觉思路清晰、稳扎稳打,既有叫好也有叫座的。厂家态度也端正,创新不辍,定价暂时也相对合理暂时未飘。希望以后也能保持住,为表坛风清气正做点贡献。也希望cw和yema之类有态度的小众品牌尽早在国内开发官方渠道,方便我们这种不随大流、不买二手、不找贩子的人。
虽然价格终究会回归价值,那些虚头巴脑的迟早都会像泡沫一样破灭,但充斥太多泡沫了确实让人感到恶心。希望国内一众大小厂商也能尽早明白,到现在这年头还能沉淀下来玩机械表的,大多都不是好糊弄的。但凡还想多干几年还想进步进步的,如果还把表友当小白、当韭菜、当土包子糊弄,那最后被糊弄的就只能是它自己。腕表这玩意非常讲究个审美也讲究个体面讲究个形象。表友的期待和容忍都是有限度的,一个厂商一旦劣行多了名声臭了,就算产品本身还不错也会照样会被唾弃。我始终认为做人做表都是一样,道行致远,自尊自重,别当那个狼来了的小孩子。。。
老面:一然兄讲得很对,还在坚持玩机械表的大都是有基础的表迷,拿一些糊弄型产品是没机会的。要给表友们新鲜感和合理价格。搞营销、买流量、定高价、越来越把皇帝的新装变成现实。
闯关硬汉表友文如其名:其实说穿了,就是原本美西方主导的文化霸权已经千疮百孔,而且全球制造业链条都在我国,他们的奢侈品产业高溢价高附加值的游戏玩不下去了。与其受白人的气还挨宰,不如更多期待我国本土品牌的好作品。
表圈评论表友:主要还是创新太难,国表的北落师门、巍刻、贝伦斯、等等还是在创新设计的路上狂奔,这条路是正确的,创新才能让国际市场改观国表的刻板印象,才能逐步认同国表品牌,才能杀出瑞表的重围。腕表制造成本与零售价之间的价格幅度大得离谱,这个赛道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供应链平权和技术平权的时代,比拼的就是品质、设计、品牌,当然最后还是价格的内卷,谁抓住消费者谁就是赢家。
为食的小梁 表友解释了文中,独立制表师作品定价超高的原因:在欧洲看旅游业发达的几个国家瑞士挪威等,在他们的概念认知里边人工和时间成本是最贵的,所以定价两百几万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