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紧扣综治中心职能定位,把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创新打造“综治中心+”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多元化解、精准服务四维发力,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综治中心+党建”,激发基层治理“红色动能”。坚持将党组织建在基层治理链条上,构建“市—乡(街道)—村(社区)—组(楼栋)—党员志愿者”五级联动体系,将党组织从社区延伸到网格、小区、楼栋、院落,围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依托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85个,党小组35个,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提效,引导党员、干部等各方力量,在纠纷排查、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群策群力,有效发挥网格党组织凝聚党员、管理网格、化解风险、服务群众功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构建牵引有力、联动有效的红色“动力主轴”。今年以来,网格员主动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00余件,及时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综治中心+网格”,织密平安建设“防护网络”。推行“一网统管”精细治理,按照定格、定人、定责“三定”要求,优化网格设置,将全市精准划分为170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70余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300余名,吸纳外卖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组建400余名移动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指导清单7项,网格具体工作22项,严格落实网格员责任。建立网格员常态化运行机制,结合“陇情e通”app,随时随地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排查的各类隐患,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的发生,让“小网格”实现“大作为”。今年以来,开展网格员培训20余场次,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各类数据信息34万余条,重点人员管控走访430余次,重点场所巡查3000余次,上报各类事件4.4万余件。三是“综治中心+化解”,打造矛盾调处“终点站”。坚持“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建立“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工作机制,成立网格员为主,“两代表一委员”、乡贤里老、“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为辅的“1+N”调解队伍,构建“全链条”多元解纷体系,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管理、民间借贷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四调对接”,积极发挥信息共享、协调联动作用,从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角度出发,采取“小事”马上调、“大事”吹哨调、“难事”联动调,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到位,真正做到纠纷有回应、调处有着落、件件有回访。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化解率达到98%以上。(朱晓峰)
来源:玉门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