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安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喜讯犹如一朵艳丽的报春花,迅速传遍南安大地,南安市党政军民欢喜雀跃,共庆这一骄傲与殊荣,共喜双拥之花处处绽放的美好佳景。
发祥地传统的传承
2022年2月16日,南安市召开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创模动员工作会议。
南安市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开国上将叶飞的故乡,又是新时期军民共建的发祥地。早在1981年,南安市梅山镇就与部队率先创建了全国、全军第一个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镇,其双拥共建经验在全国、全军广泛推广,曾多次受到中宣部、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表彰,被誉为全国新时期开展双拥共建的发源地之一。南安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驻军多作为独特的优势,十分珍惜和爱护全国双拥共建发祥地这一美称,特别是自2020年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以来,南安市党政军民积极凝聚双拥力量,努力推动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彰显勃勃生机。
近年来,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坚持与部队开展军地共学理论、共建文化、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等“四共”活动,让40多年的双拥老品牌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该村把“全民拥军”的理念与乡村文化、侨乡文化与军营文化紧密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拥共建文化。在蓉中村“两委”的带领下,蓉中村人民继续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把“双拥”融入日常,以件件平凡事,蕴含浓浓鱼水情,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全民拥军”的动人故事。
在南安官桥,一条看似普普通通的“军民跑道”,却诉说着连绵不息的“军民情”。2021年地方党委政府为解决部队营区训练场地受限难题,把“军民跑道”项目列为“交钥匙”工程,于2021年11月建成了“军民跑道”。2022年6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已建成的“军民跑道”的基础上,增设了国防教育乐园、爱民停车场、双拥文化亭等设施,同时向群众全时开放健身设施。此后,军地经常开展足球赛、军民联欢会等系列活动,搭建了军民了解双拥、参与双拥、共享双拥平台,成为南安“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实践。
南安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作为全国首家女企业家拥军协会,20多年来,一批批“拥军大姐”“拥军大嫂”不断接过接力棒,爱国拥军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协会组织女企业家们以实际行动支持部队建设,与驻南安部队共建,形成“互帮互助、互教互促”的长效机制,实现“部队有所求、女企有所应”。近几年来,该协会积极创新载体,积极开展情感拥军、文艺拥军等活动,组织女企业家“送节目进军营”“送粽进军营”,不断加深军民鱼水情。还利用企业优势,为退役士兵、军嫂提供就业机会,近年来已推荐100多位退伍军人成功就业。
聚焦“三前”办实事
聚焦“前方、前线、前沿”,全链条做好拥军实事。南安市在拥军工作中坚持“部队有所需,地方必相助”的思想,主动作为,注重整合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把拥军工作做实做细,形成立体发力、做则必成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从人力、物力、财力予以倾力帮助,2020年以来帮助驻军部队建设生产生活设施、基础设施、文化设施项目共72个,帮助部队因营区扩建和训练场建设需要进行置换土地达1000多亩,并投入军供燃煤补贴1240万元,平时和节日军供副食品补贴146万元,为驻军部队提供坚强有力的军需保障。每年市财政拨付200万元支持部队建设科技强军项目,各驻军乡镇和有关部门也根据部队的需要,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先后帮助驻军完成全军首个“特种兵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军史长廊等拥军办实事项目,支援高原驻藏部队购置750台平板电脑,受到全国双拥办批示表扬。近几年来,闽南科技学院连续多年承担东部战区陆军驻福建部队士兵文化统考考点任务。市政府每年拨付10万元作为考场保障经费,对考点予以大力支持。该考点累计已有数千名考生在这里参加考试,综合考试成绩一直位居东部陆军前列,为军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部队公认的“金牌考点”。
更让驻军官兵感动的是,每当驻军部队外训或演练,南安市委、市政府都要组织双拥办、拥军协会和驻军乡镇领导等赶赴现场走访慰问,真正做到“部队开到哪里,拥军支前工作就跟到哪里”。近几年来,南安市还积极发挥异地南安商会数量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向心力强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拥军优属活动,为在外退役军人服务,同时为驻军部队外出训练,提供服务保障。每当这时,驻军官兵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南安拥军实打实,让我们身在外地也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人民真挚的拥军情。”
瞄准“三后”解忧难
瞄准“后路、后院、后代”,全方位化解部队官兵后顾之忧。2020年以来,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符合政府安置条件退役士兵71名,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6名;免费培训随军家属365人次;累计投入256.2万元用于暂未就业的随军家属基本生活保障;认真落实现役军人和烈士子女教育优待政策,采取特事特办的办法,确保所有驻军干部子女就近在优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情感拥军”活动,先后举办军地联欢晚会27场、鹊桥会6次、“双拥杯”篮球赛5届,真正做到了倾其所能、情暖官兵。
2021年5月20日,经过4天40学时的学习,由南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社局共同主办,南安市闽康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办的“关爱军人 情暖军嫂”家庭康养培训班顺利结束了,受训的30多名军嫂经考核均取得了结业合格证书。此次培训共设有家庭的相处方式、孩子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以及消化系统等课程,都是军嫂们亟待了解和掌握的常识和技能。为了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承办方特地邀请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培训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用典型事例启发引导,帮助军嫂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军嫂们十分珍惜这一免费学习的机会,学习热情很高,个个都精神饱满,聚精会神,积极与授课老师交流互动,她们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老师们的心。
2024年12月14日,为了营造良好的军民融合氛围,给广大军地青年朋友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缔结友谊、寻觅知音的平台和机会,下午,南安市双拥办联合南安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驻军部队,举办第七届南安市“军地携手情·共筑幸福梦”军地鹊桥联谊会。共有120位军地男女青年参加此次活动,通过“迷彩弹包”“兵阵棋谋”“戎影投壶”“ 军魂逐风”“兵行万里”“一击即中”等游戏的PK和“恋爱摩天轮”“迷彩恋语”“恋在军旗旁”等环节,军地青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现场牵手17对,有牵手意向的10对。
凸显“三军”乐助民
驻军官兵始终视驻地为第二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建立深厚军民鱼水之情,积极发挥支持经济建设“生力军”、参加应急抢险“主力军”、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军”的“三军”作用。2020年以来,驻军部队共投入500余万元支持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共动用车辆、机械450多台次,投入劳动力2.1万工日,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村貌整治等公益劳动。共派出教官500余人次,为驻地学校组织军事训练达460多场次、10万多人次。各部队坚持把抢险救灾列入军事训练内容,修订完善抢险救灾预案,一旦遇到险情灾情,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特别在防抗强台风“杜苏芮”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人民子弟兵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7月30日,南安市乐峰镇厚阳村罗溪流域堤岸发生溃堤,当看到一辆辆部队车赶到现场,一位位官兵身穿橘色救生衣,手持安全绳,携带铁铲、桶装水整装列队时,村民们的心里有了“支柱”。抵达现场后,50多名官兵分工有序,铲沙土、装沙袋、运沙袋,在溃堤处砌筑沙袋墙。受部队官兵到来的鼓舞,村民们也加入抢险行列。村民与官兵们一起装沙袋、扛沙袋,军绿色的迷彩服与村民五颜六色的衣服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军民鱼水情”,而这样感人的场景,在南安还有很多。
如今,南安双拥之花处处竞相绽放,为南安这片双拥热土增添夺目的光彩。
来源:南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尤逸群
一审:尤逸群 | 二审:苏敬元 | 三审:蔡毅
点亮和
转发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