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山东青岛市北区总工会开展“驿路同行·致敬城市守护者”大型关爱活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嫱 通讯员孙谦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总工会以创新实践“四三三工作法”为主线,于4月24日联动全区41个工会驿站,开展“驿路同行·致敬城市守护者”大型关爱活动。
据悉,活动设1个主会场,8个分会场,同步联动覆盖全区41个工会驿站,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发放慰问礼包及礼品2000份,成为工会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型的标杆案例。
高标建设“四坚持”:主会场锚定标杆,分会场各展所长
记者了解到,浮山森林公园工会驿站作为主会场,正是“坚持高起点规划”的生动注脚。选址在城市“绿肺”核心区,既覆盖景区环卫工人等,又辐射周边商圈的外卖骑手、快递员,形成“15分钟服务圈”的枢纽节点。驿站内,统一的工会标识、标准化配置的充电设备、应急医药箱等设施,完美诠释“坚持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
“这里像家一样,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连充电都免费!”一位外卖骑手指着墙上的“北工驿家”服务卡感慨道。这张卡片不仅是导航全区驿站的地图,更是工会“数智升级”的缩影。
分会场则紧扣“坚持服务对象聚焦”,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针对网约车司机“工作连轴转、体检难抽身”的痛点,洛阳路汽配城驿站联合湛山疗养院送检上门,利用司机低峰时段开设“百人体检专场”,将基础休息服务延伸至健康保障;项城路社区工会驿站探索共建共享新方式,聘请外卖骑手担当小区观察员,并依托助老食堂推出9.9元“爱新餐”,让劳动者干得好也吃得好。
高效运管“三推行”:主会场创新示范,分会场多元破题
主会场的志愿服务大集上,“驿站小站长”李社工正专注地收集职工的微心愿。此次志愿大集的举办,正是源于职工心愿墙上一个个真切的诉求——有快递员希望增设充电宝,有环卫工人期待更便捷的休憩设施,有职工希望再次举办志愿大集……这些来自一线劳动者的心声,成为了服务升级的“发令枪”。依托全区41名驻点社工搭建的心愿墙,一套“需求采集-服务定制-反馈优化”的精准服务闭环正高效运转。全年累计解决劳动者“微心愿”1800余条,驿站满意度达98.6%,真正实现了从“群众点单”到“服务闭环”的全流程响应。
分会场在“多元化运营”上各显神通:威海路驿站的“交警宣讲微课堂”,将“驿站+安全教育”模式融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日常;人民路驿站的非遗手工制作活动,通过“驿站+文化体验”丰富劳动者精神生活;湖岛社区驿站的爱心水饺赠送,以“驿站+邻里互助”拉近社区与户外工作者的距离。这些“驿站1+N”模式,如同星星之火在8个分会场点亮,让每个驿站都成为服务劳动者的“特色窗口”。
高质发展“三拓展”:主会场数智赋能,分会场资源联动
9个会场同步设立的北工“驿”家VR体验成为亮点,劳动者通过手机端轻点屏幕,即可享受三维全景查看驿站设施、一键智能导航定位、线上预约法律讲座及心理疏导等精准服务的“数智化”便利,这种VR技术构建的“云端驿站”收获劳动者广泛好评,实现了“数智拓展”,打破空间限制,让驿站服务半径延伸至全区每一个角落,成为全市工会驿站数智化建设的标杆。
分会场则在“资源拓展”上做足文章:悦荟广场工会驿站与多个组织合作,“攒”出一个志愿服务大集,推出义诊义剪、中医理疗等多种服务;台东三路驿站的健康义诊、兴隆路驿站的劳模技能课堂,均联动卫健部门、劳模工匠工作室等社会资源,让专业服务“下沉到站”。
最值得关注的是功能拓展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劳动光影角”的拍立得相机定格劳动者的魅力瞬间,与“最美劳动瞬间”展示区中征集的纪实摄影作品交错陈列,构成流动的劳动者群像图鉴。会场大屏循环播放驿站宣传片,一帧帧画面串联起从“心愿收集”到“服务落地”的暖心历程。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五一驿站打卡集章”活动同步启动,劳动者实地打卡41个驿站,凭数字勋章或实体印章兑换“定制礼包”,让关爱既有“专属感”更具“互动性”。从大屏光影到现场,从即时影像到跨会场联动,多元场景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服务+治理+文化”的立体服务场景。
据悉,此次活动是市北区总工会“四三三”工作法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主会场浮山驿站以“标准化服务模板”搭建暖心港湾,分会场依循“一驿一特色”精准供给,41个工会驿站如同驿路上次第绽放的花朵,一年累计开展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活动近百场,惠及20万余人次。未来,市北区总工会将启动“驿站3.0计划”,通过AI智能调度、跨区服务联动等举措,以驿站为花,以细致服务为蕊,以长效机制为茎,让这些镶嵌在城市肌理中的“温暖坐标”持续绽放光彩,使“驿路生花”的服务成为青岛打造“劳动者友好型城市”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