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民国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年代,正经历封建制度的灭亡,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在这段时间中,涌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我国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他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来革命,只为了追求一个真正自由且民主的国家。
当时的人们相较于那个封建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进步,重男轻女的思想得到了缓解,很多女性也有了机会平等的去念书和革命.
她们的力量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弱小,因此那段时间还产生了许多的才女,林徽因便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照片来看看那些年的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于一个条件很好的家庭,其父亲也是当时的知识分子,毕业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母亲对她也是十分宠爱,由于家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即便林徽因是个女孩,家人对她的期待也很高,从小便教她读书写字,接受非常好的教育。
但由于林徽因的父亲在她还小时一直都在日本读书,因此在家中一直是母亲和表姐陪伴在自己身后,并且父母的关系也比较冷淡,这让幼小的林徽因心中也留下了一定的阴影,后来即便父亲回国了,担任国民党的官员,工作十分忙碌。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穿着传统的中式上衣,可能是旗袍或类似的服饰,上面有立领和盘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和端庄,她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显得非常整洁和有条理,表情温和,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智慧的感觉。
在十六岁的那年,林徽因的父亲因为有计划出去访学,于是决定带林徽因一同前往,希望能够带她一起去游览欧洲的名胜古迹,开拓眼见,提高认知。
在欧洲的那些日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其父亲自己出去拜访朋友,应酬工作,林徽因更多是一个人呆在伦敦的公寓。
那时的林徽因已经十分优秀了,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从小便博览群书,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对林徽因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因此,父亲工作的忙碌也没有让林徽因很无聊,反而她有时间自己去外面逛逛或者独自和外国人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
在照片中,眼前的四个女生仿佛如同亲姐妹一般,只见林徽因站在最右手边,她织着淑女的麻花辫,穿着黑色的旗袍,手插着腰,目光坚定,表情一丝不苟,严肃中又带有一丝小孩子的俏皮,但她的气质却是非常好。
正是因为在伦敦那段时间,自己经常一个人呆在公寓,因此和公寓的房东有了很多的交流和接触。
房东是一名建筑师,也许是看着林徽因一个呆着无聊,便当她处于一个人时房东便主动邀请她陪自己一同出去写生、画画,经常在一个景色前一坐就是一下午。
正是在那个时候,一幅幅写生仿佛画进了林徽因心里,在她心中埋下了一个建筑师的梦想。
后来林徽因查询了很多的资料,了解建筑这门学科究竟是学些什么,一边了解一边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更为坚定了林徽因想要学建筑的决心,于是她便更认真刻苦的学习。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坐在户外,身后是树木和一些古老的房屋,她穿着一件民国学生服套装,这种服饰在当时非常流行,活泼且青春,她的发型是两条长长的辫子,显得非常清纯和可爱。
在她的旁边,还有一位女性,可能是她的朋友或同事,她们似乎在进行一次户外的聚会或讨论。
在英国的那段时间,林徽因除了心中种下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她还结识了当时的著名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那一首《再别康桥》可谓是让万千少女为之痴迷,其实俩人的相识是因为林徽因的父亲喜欢结交一些青年才子,一来二去徐志摩经常来她家拜访,俩人便越来越熟悉了。
俗话说日久生情,林徽因此前从未谈过恋爱,接触到徐志摩这般满腹经纶且长相帅气的男子自然也有些动心。
两人一拍即合,在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理想抱负,甚至徐志摩后来都表示林徽因是自己的灵感缪斯,她能激发自己创作。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站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建筑门口,身后是木质的门和墙,显示出一种古朴的氛围。她穿着一件长袍,外披一件长披风,头发仍然被扎成长长的辫子,显得非常青春和有活力,脚上穿着一双传统的布鞋,显示出一种朴素而典雅的风格。
虽然俩人都对彼此有着朦胧的好感,但林徽因的父亲却对徐志摩非常了解,这个男人不仅比自己的女儿大了七岁,还已经有了家庭,因此他绝对不会允许徐志摩和林荫交往,于是其父亲直接把林徽因送回了国内。
对于心上人突然的回国,徐志摩也是非常的失落,他当即下定了决心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
拉扯过后,徐志摩终于和张幼仪离了婚,后来对于徐志摩的再次追求,林徽因也是非常果断的拒绝,甚至表示,徐志摩爱的是诗词的浪漫构想出来的林徽因,真实的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两个人也并不合适。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似乎正在建筑考察的现场,她的头发被利落的扎了上去,身上穿着黑色的工作服外套,十分耐脏,身上斜挎着工具包,看上去非常干练,她的身旁似乎是一个泥塑文物,制作得非常精致具有年代感。
俗话说正确的人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孽缘至此告一段落。
从英国回来后,林徽因继续按部就班的在元培中学读书,正是在十八岁这年林徽因遇到了与自己相伴携手走过一生的男人—梁思成。
梁家和林家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世交,来往比较密切,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小时候也曾打过照面,但真正的熟悉则是在十八岁那年。
那时候的梁思成二十一岁,是一名清华留美即将毕业的学生,学业上也是非常的出类拔萃。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穿着一身黑色的套装,头发被烫卷成三七分,化着淡妆,精神状态非常好,一旁站着的是梁思成,他穿着一袭黑色的大衣,头发被高高梳上去,露出光洁的脑门,书生气十足,俩人挨得很近,看上去感情很好。
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熟悉后,他们也开始聊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梦想,林徽因对梁思成说自己以后想要学习建筑,自己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而梁思成由于非常喜欢绘画,也许是在林徽因的感染下也决定学习建筑。
俩人之间走得越来近,可谓是非常般配,父母对俩人的感情也很赞同。
随着林徽因从中学毕业,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梁思成也决定一同前往美国进修,那时候俩人的关系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梁思成的父亲仍然建议俩人先去完成学业,再结婚,俩人也欣然答应了。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穿着一身学生装,脖子上戴着丝巾,留着可爱的娃娃头,双手背在身后,腼腆中又显得落落大方,一旁的梁思成则穿着一身休闲西装,戴着眼镜,满脸的笑容,随意放松的靠着身后的石墩站立着,十分帅气。
不久后,两人就携手一同去往了美国读书,在外上学的日子里林徽因可谓是勤奋刻苦,一口气修下了两个学位。
在那个对女性学建筑存在偏见的时代,林徽因用自己的实力成功证明了自己,通过国外的学习,她对建筑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几年的学习过后,一毕业他们便需要面临未来的选择,到底是留在美国享受高薪工作,还是回国去帮助水深火热的祖国。
毫无疑问,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回国后两人一起在东北大学任教。
在东北大学的那些年,林徽因在建筑系教书,课下她还和梁思成一起对沈阳的古建筑进行考察和测绘,即便当时正怀有身孕,林徽因也毫不畏惧的同梁思成一起在建筑上爬上爬下,记录着建筑的点点滴滴。
在照片中,只见林徽因穿着旗袍,梁思成穿着休闲装,俩人一起坐在屋顶上,似乎刚刚测完建筑。
林徽因的优秀不仅仅在于她和梁思成一起爬上爬下,游历全国的记载各式各样的古建筑,他们还帮助我国培养了一批建筑人才。
甚至林徽因还能同时兼顾家中的琐碎小事,教育小孩等,她却从未退缩,在工作中丝毫不弱,始终兢兢业业工作,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林徽因的身高之谜,或许永远无法有确切答案。但老照片承载着岁月的见证,她们不会说谎,也无需说谎,林徽因的伟大,从未因身高而改变,她以卓越才华与坚韧精神,跨越时光,成为女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