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矛盾突然升级,两方针锋相对,印度直接撕毁了《印度河水协定》,关闭上游四座关键水闸,掐断对巴基斯坦的供水,24日晚,在边境更是发生了小规模交火,那么,此次矛盾升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一旦两方正式开战,印度又有哪些难以弥补的缺点呢?
印巴冲突一触即发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恐袭事件,造成了至少26人丧生,其中包括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且遇难者全部为男性,事件发生后,名为“抵抗阵线”的组织发布声明,称会对此次袭击负责。这一组织是总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虔诚军”的一个分支。23日,印度指责此次事件与“巴基斯坦的支持”有关,巴基斯坦对此坚决否认,并反指印度借此制造事端,双方因此剑拔弩张。
印度率先对巴基斯坦做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暂停执行两国在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并在25日关闭上游4个控流水闸,巴基斯坦严重依赖印控克什米尔河流系统下游水源,切断后,将直接影响巴基斯坦在这一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电力生产。
同时印度还关闭了连接印巴的主要边境口岸,驱逐非法移民,禁止巴基斯坦公民通过免签证计划入境等。
就在24日深夜,印巴边境多个方向发生了密集的轻武器交火。印度媒体声称,是由于巴基斯坦首先向印度哨所开火,印度只是在“给予有效回击”。巴基斯坦防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事件,很可能引发两国的全面战争。
实际上印巴两国的矛盾由来已久,其原因包括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进行印巴分治时,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两国在宗教上的深刻分歧,在印度河上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纠纷。克什米尔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地带,东侧与我国新疆和西藏交界,南侧和西侧分别毗邻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面则衔接瓦罕走廊,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归属未得到及时解决,两国在1947年10月爆发武装冲突,直到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印巴划下“实际控制线”,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尔三分之一领土和四分之一人口,印度则控制了剩下的三分之二面积和四分之三人口。然而双方对克什米尔的争夺依旧没有停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控克什米尔就曾发生过多次袭击事件。此次也是25年以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平民袭击事件,那么,假如此次事件升级,巴基斯坦有应对的办法吗?
印军有哪些弱点
2019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袭击事件后,印度曾在12天后对巴基斯坦发起了空袭,很多人认为,此次如果矛盾升级,印军很可能再度发起空袭。那么, 巴基斯坦能应付得来吗?
虽然在经济、人口、军队规模等方面,印度都要高于巴基斯坦,但在军工领域印度却存在明显的缺陷。
印度近几年一直在推行“印度制造”,但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差强人意,去年6月,印军曾自信的公布了一款国产巡飞弹Nagastra-1,被质疑像航模。至今部队配备的装备仍属于“万国牌”。反观巴基斯坦,虽然国防工业比较弱,但在中巴联合研制中,正在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比如在预警机方面,巴基斯坦目前有10架,并且都是先进型号,其中有4架是中国制造的ZDK-03预警机,目前已经完全融入了巴基斯坦的空军战略体系。
但是印度却只有6架,其中3架是以色列的“费尔康” 预警机,放在20年前,“费尔康” 预警机先进性确实毋庸置疑,但如今看来却早已是落后款式,至于剩下的3架则是印度自己研制的“内特拉”预警机,性能和技术支持远远落后。
另外在远程空空导弹和舰队防空系统上,印度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印度进口的苏-30、米格-29并不具备远程超视距打击能力,虽然还有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最大射程能够达到200公里,但并不能与中国霹雳-15相比。
舰队防空系统也比较落后,并且面临着技术瓶颈,由于过度依赖以色列技术转移,还存在与俄制舰艇兼容性不足的情况。规模和技术上的失衡,导致印度越发难以突破在军工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
2019年印度两次空袭巴基斯坦时,就曾出动“幻影-2000”、苏-30、米格-21等战斗机,但第一次并没有给巴基斯坦造成太大损失,第二次巴基斯坦则早有准备,先是用ZDK-03预警机进行全称监控,后趁印军返航时,出动F-16进行伏击,造成了印军两架战机被击落。
如今时隔6年,印度军备水平没有太大进展,短板依旧存在,这些弱点将导致其在局部冲突中,陷入“装备数量优势掩盖质量劣势” 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