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开展的广州主会场活动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举行。
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广州为老年人免费接种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超过100万剂次,将加快医防融合,进一步推进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预防接种工作。
广东预防接种剂次占全国十分之一
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宋铁介绍,广东历来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高一低”的良好局面。
“一高”是指服务体系标准高。全省现有134家疾控中心和近6000个接种点,每年服务量达到6000万剂次,占全国十分之一。“一低”,指全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患病风险持续降低。通过儿童免疫接种,麻疹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超97%,乙脑、流脑等疾病发病率维持在极低水平。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在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同时,也加大投入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为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该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我们免费为老年人接种的流感疫苗达到72.3万剂次、肺炎疫苗35.5万剂次,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23.6万剂次。”
广州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已可开“疫苗处方”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在省内试点医生开“疫苗处方”,把预防接种融入日常诊疗,让医防联手服务更融合深入。
据介绍,这一模式对提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健康状态群体疫苗接种率起到促进作用,推动疫苗接种从“以儿童为重点”向“全人群覆盖”拓展。
广州目前已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可开具“疫苗处方”,通过深化“医防融合”,推进预防接种对全生命周期人群的保护。记者查阅报道发现,广州市首张全科医生疫苗处方于2023年5月18日在海珠区南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通过将疫苗接种服务纳入全科门诊医疗服务中,从患者主动要求接种疫苗转为由全科医生在门诊工作中主动提供疫苗接种咨询,全科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开具“疫苗处方”,帮助免疫力较弱的预防接种重点人群更好抵御疾病。
记者从25日的活动中也了解到,目前在广州市内,白云区已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疫苗处方模式,并用信息化打通临床信息平台和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加强医防融合。“一名老年人来门诊就诊,医生会评估他的健康状况,提供疫苗接种的建议,疫苗处方可以实时自动同步到接种单位,形成‘评估—开方—接种—追踪’闭环管理,将疫苗接种服务纳入门诊服务中,为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奠定基础。”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下一步白云区将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疫苗处方”及临床信息平台和免疫规划信息平台互通,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可视化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广东打造“30分钟接种圈”城乡全覆盖
25日,记者从广东省疾控局获悉,广东将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提升年”,重点打造“30分钟接种圈”,城乡全覆盖,方便就近接种。
据介绍,为推动接种服务从“有保障”向“更优质”升级,今年广东准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年”,重点推进十项便民举措:
一是打造“30分钟接种圈”,城乡全覆盖,方便就近接种,让服务更均等可及;二是推出周末接种和移动接种车等系列举措,让接种更便捷便利;三是全面推广电子接种证,新生儿办证“一次都不用跑”,让接种服务更方便高效;四是建设全省统一预约平台,试点AI智能提醒和预检服务,让服务全程更精准智能;五是为老人和行动不便者开通绿色通道等服务,让服务关怀更周到立体;六是试点医生开“疫苗处方”,把预防接种融入日常诊疗,让医防联手服务更融合深入;七是推动粤港澳接种政策衔接和信息互通,让预防接种更好助力健康湾区建设;八是强化日常监管,探索建立多层次保险补偿机制,让群众接种更安心;九是实现入学查验证全程线上办理,减轻家长和学校工作负担,让家长学校更省心;十是把群众满意度纳入医疗机构考核,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让群众感觉更贴心。
文/伍仞 梁超仪 林丹儿 肖冰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