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撕开成人世界的伪装
最近热播的《蛮好的人生》里,最让人心疼的角色不是成年人,而是一个15岁的少年——丁达尔。
他早熟、清醒,甚至有点尖锐。
当妈妈胡曼黎内疚地说自己学历低、没爸爸条件好时,丁达尔一句话怼回去:"家里哪一样东西不是你赚钱买的?"说完又抱住她:"你比任何人都厉害。"
这个角色太鲜活了。
徐崴罗不是那种靠脸吃饭的童星。
他长得干净,但不算惊艳。可一演戏,他的眼神就能让人忘记他的年龄。
在《蛮好的人生》里,丁达尔的戏份很重。
他要面对父母的离婚、父亲的背叛、母亲的脆弱,还要在成长中自己找到平衡。这种角色演不好就容易假,要么太苦大仇深,要么太刻意煽情。
但徐崴罗的处理很自然。
这种细腻的表演,让丁达尔这个角色立住了。
他不是单亲家庭的标准模板,而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会愤怒,会受伤,但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
从奶团子到实力派的蜕变
徐崴罗不是第一次让人惊艳。
2016年,6岁的他陪表姐去横店试镜,结果自己被导演看中,演了《大唐荣耀2》里的小皇子。那时候他还是个奶团子,但已经能在镜头前自然表现。
后来,他在《以家人之名》里演幼年凌霄,一个自闭症孩子。为了这个角色,他三周不怎么说话,连妈妈来接他放学都装不认识。这种投入让观众完全相信他就是那个孤独的男孩。
在《猎罪图鉴》里,他演少年沈翊。这个角色需要复杂的内心戏,徐崴罗不仅完成得很好,还给角色写了五页人物小传。他不在乎戏份多少,只在乎角色有没有灵魂。
到了《莲花楼》,他演少年李相夷。导演原本担心12岁的他演不出18岁的江湖气,结果他一站出来,所有人都信了——他就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剑客。
这些角色跨度很大,但徐崴罗从不重复自己。他不会被"童星"的标签困住,而是不断挑战更复杂的角色。
清醒的少年,纯粹的演员
很多童星长大后都会陷入转型困境,但徐崴罗似乎早早就想清楚了。
他不追求流量,也不急着当"顶流"。有记者问他"想不想红",他反问:"红能演80岁老头吗?我想当梁家辉那样的演员。"
这种清醒在娱乐圈很少见。
他拍戏时拼命,但学习也不耽误。剧组的人说,他候场时不是写作业就是听网课。班主任透露,每次考试前,他会推掉所有试镜。"演戏可以请假,学习不能重来。"
这种态度让他在演员和学生的身份之间找到了平衡。
真实的角色引发集体共鸣
《蛮好的人生》为什么让人共鸣?
因为丁达尔这个角色太真实了。
他不是那种被离婚打击得一蹶不振的孩子,也不是强行懂事的"小大人"。他有脾气,有主见,会愤怒,也会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他不需要父母假装和谐,但他需要诚实。
他不在乎物质条件,但他在乎尊重。
这种真实,让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看到了自己。
也让很多父母反思——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也更坚强。
让这份真实更有力量
15岁的徐崴罗,已经懂得用眼神传递情绪,用细节塑造角色。
他不靠煽情赚眼泪,而是用克制的方式让观众共情。 这样的演员,未来可期。
《蛮好的人生》还在播,丁达尔的故事还没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徐崴罗这个名字,会被更多人记住。
他不是昙花一现的童星,而是一个真正会演戏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