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谎言被拆穿,现在美国总统的信誉还不如斯威士兰国王?

一、白宫自导自演的"谈判肥皂剧"

2025年4月23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上演了荒诞一幕:特朗普面对记者信誓旦旦宣称"中美上午刚进行关税谈判",但当被问及谈判代表身份时,却以"他们是谁不重要"搪塞。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话术,与中方连续三天的强硬否认形成鲜明对比——外交部4月24日明确表示"中美未就关税进行任何磋商",商务部次日补充"任何关于谈判的说法都是捕风捉影"。



这场闹剧的核心矛盾在于:美方声称的"谈判"既无官方通报,也无实质进展。根据WTO规则,正式磋商需通过外交渠道提交书面请求并公布议程,但美国至今未履行任何程序。更讽刺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同日承认"谈判尚未开始",直接打脸总统言论。这种"总统说谎、财长辟谣"的戏码,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内部撕裂。

二、关税谎言背后的三重危机

1. 经济反噬的恶性循环

特朗普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已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对华平均关税飙升至104%,导致35%的美国中小企业被迫提高售价,60%的花店行业因永生花进口成本增加而裁员。尽管白宫释放"关税可能减半"的烟雾弹,但《华尔街日报》指出,即便降至50%,中国商品价格仍将比2024年高出30%,根本无法缓解通胀压力。更严重的是,中国反制措施已使美国农产品出口额暴跌47%,直接冲击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



2. 政治信誉的加速破产

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仅36%的美国选民相信特朗普的经济承诺,较1月下降15个百分点。这种信任危机甚至蔓延到国际层面——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虽因君主专制饱受批评,但国际援助项目执行率仍达78%,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执行半年后,承诺的7万亿美元投资仅落实不足5%。美国《外交》杂志尖锐指出:"当总统的话不如非洲君主可靠,美国如何领导世界?"



3. 盟友体系的分崩离析

特朗普的关税讹诈正在瓦解美国传统盟友:日本明确拒绝加入"反华关税联盟",韩国外长赵兑烈直言"没有国家希望中美零和博弈"。更致命的是,欧盟4月15日启动对美25%报复性关税,直接打脸特朗普"盟友会支持美国"的幻想。这种孤立态势,连《纽约时报》都感叹:"美国正在亲手拆除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三、中方反制的"组合拳"逻辑

面对美方挑衅,中国展现出战略定力:

法律层面:海关总署4月10日实施的84%反制关税已覆盖92%的美国输华商品,且明确"在途货物"可申请豁免,既打击美方又避免误伤企业。

规则层面:中国在WTO起诉美国的同时,推动RCEP成员国建立"非美关税结算机制",目前已有6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农产品贸易。

市场层面:国内有进口采购需求企业更多将目光投向金砖国家和东盟国家,折射出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美依赖。

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正在奏效:IMF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增速预计达5.2%,而美国因关税冲击下调至1.8%。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家族企业因关税导致的不动产估值缩水已达9000万美元,印证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古训。



四、国际社会的"集体围观"

这场关税闹剧的国际反响耐人寻味:

发展中国家:37国联合向WTO提交抗议书,指责美国单边主义破坏全球贸易公平。非洲联盟特别指出,美国对非洲国家加征的35%农产品关税,与中国在莫桑比克的农业技术合作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组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罕见点名批评"贸易战没有赢家",世界银行警告美国政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萎缩0.7%。

媒体舆论:《金融时报》用"皇帝的新装"形容特朗普的谈判谎言,《经济学人》则制作对比图表,显示斯威士兰国王的政策兑现率比特朗普高42个百分点。



五、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

回顾历史,美国并非首次陷入"谎言外交"陷阱:

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时,也曾编造"临时措施"的谎言,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003年小布什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仍是美国信誉的污点。

当前这场关税谎言,本质是美国霸权衰退期的"回光返照"。正如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所言:"单边主义的战车正在碾碎国际规则,唯有多边合作才能挽救世界经济。"当特朗普在白宫继续表演"谈判秀"时,世界早已看透:一个靠谎言维系的超级大国,其衰落轨迹已不可逆转。

数据来源:

外交部4月24日例行记者会实录

美国商务部2025年4月贸易数据

昆尼皮亚克大学4月民调报告

中国海关总署第58号公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